當然,他也清楚,自己的這個比喻不太恰當,但為了凸顯其嚴重性,他還是這麼講了。
聖女大小姐的回答是過猶不及,接著,她詳細的給出瞭解釋。
如果以百分制計的話,目前悠奈會社的生產能力是60,但承接的單量已經來到了70快80的程度,在這個強度下,那就是機器前的工人把螺絲打冒煙了,那也跟不上節奏呀。
更別說還要再簽單了。
60的生產力,去接120的生產訂單,在時間卡的非常死的情況下,要保質保量的完成,可能性幾乎為0。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放緩接單節奏呢?
在不差單子的情況下,優先保質,才能牢牢地拉住合作伙伴,促使他們從臨時的合作伙伴,變成長期的合作伙伴。
且最關鍵的,前段時間的簽單潮,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帶有一定討好性質的簽單潮。
假如照單全收,是有機率埋下定時炸彈的。
那與其把目光放在眼前的繁華上,不如把目光放的長遠些,看看以後。
一個實體起家的會社,是需要按部就班的走的。
慢慢擴大生產,慢慢擴大生意圈,這樣一步一步地來,才能穩當。
這和金融業完全不同,後者可以一步登天,但實體業做不到,需要積累、沉澱。
於是,在這個說法之下,渡邊悠被說服了。
相較於悠奈會社這邊的刻意放緩,渡邊秋惠那邊卻是有意識地迎來了快步加速。
但也並非是那種一口氣吃成個胖子的加速,而是在渡邊家此前就有所積累的情況下的加速。
拿渡邊秋惠的話來講,一切都處於可控的範圍內。
對此,渡邊悠倒是沒什麼好說的,畢竟那是自家老媽,而且就單純的投資業而言,老媽是足夠強的。
就在這樣一片欣欣向榮裡,時間來到了三月的中旬,第二學年開學前的倒數一星期。
“所以,是去買衣服?”
走在去往商業街的路上,渡邊悠轉過頭來,看向了身旁的聖女大小姐,猜了個選項。
他根本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就被雨宮綾奈給拽出來了。
“不完全對。”雨宮綾奈自然的牽起了他的手,“準確的說,是給你買衣服。”
昨天,她專門去問了安原裡紗。
交換生的名單已經訂下來了一半。
巨魔先生的名字位於名單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