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是最懂觀眾的。
院線知道觀眾喜歡看什麼電影,什麼電影大機率有票房,什麼電影可以讓自己賺到錢,這些跟咖位,跟什麼蛋糕都沒關係,只跟質量和錢有關係。
您能幫院線賺錢,那您就是大爺,沒毛病。
本來還有一部流量明星的電影要同期上映,說好的在排片上面壓一壓孟軻的《南川行》。
但是當院線方面看過首映之後。
徹底改了主意。
不是不給對方面子,主要是差距太大了,估計一輪下來,就能被打成狗。觀眾不是傻子,這種從故事到拍攝,從腦洞到道具,從群演到細節,全方位降唯打擊下。
誰的面子都不好使。
而事實上,首映之後的觀眾評分和專業影評人評分,也充分說明了問題。
“炸裂。”
“毛骨悚然。”
“頭皮發麻。”
“愛了愛了愛了,組團二刷。”
“吊打所有國產片啊,災難片的老大誕生了。”
“就問你們牛不牛,我家老大就是全才,做什麼都是第一。”
“……”
觀眾的評論是一邊倒的點贊比心狂捧。
但專業影評人可不敢這麼寫文章,但即便是再苛刻的影評人,都不得不承認:“無可挑剔,只有優點,沒有缺點。”
“可能唯一雞蛋裡頭挑骨頭,這部劇的演員依舊不是大流量明星。”
可這種影評剛出來就被噴了。
“《前任》的男女主不算明星?眼瞎啦?25億票房的明星,你在全國數一數,有幾個,別看臉,就說成績,吹牛沒用,咱用實打實的資料說話,寧秋媚和陳博現在就是明星。”
不管評論如何。
上映之後的上座率已經說明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