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上次的暑假來說吧。好不容易逮到了機會,常安安整天窩在默哲家:吃飯,睡覺,洗澡——儼然把自己當成了默哲的親弟弟。
一開始,常安安的爺爺奶奶對這種住在別人家裡的行為也是非常反對的,常安安就以默哲家裡家電齊全為由,絕對不會麻煩到默哲。見二老由於,常安安又說默哲不僅成績數一數二,而且行為端正云云。
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是成功地住在了默哲家裡。經過了幾天的“安然相處”,二老也就終於放心地將常安安放在了默哲家。畢竟人家的成績好啊,說不定還能在思想上學點覺悟呢。
於是,常安安再編了一些亂七八糟的理由,成功的成了默哲家裡的“一份子”。
至於代價呢,則是承包了所有房間的衛生,一日三餐的準備,還有換下來的髒衣服清洗(裝進洗衣機裡)。至於端茶倒水的事更是家常便飯,當然,這裡指的是,他們兩個在一起的時候。
在近水樓臺的先天條件下,常安安的計算機技術可謂是突飛猛進,儼然有超過師傅的跡象——當然,這僅僅只是他的錯覺。
默哲在計算機上面的天賦比一般人高太多了。而且,小時候在國外留學的經歷,也為他的英語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話說到了這裡,就堂而皇之地交代一下默哲的身世吧。
五歲,交通事故,默哲是一家三口中唯一的倖存者。
在處理好父母的後事之後,默哲便隨舅舅去了美國。默哲的舅舅,網際網路應用的先驅者之一(國內最先接觸網際網路的一批人),不僅學了一身紮實的計算機方面的本領,還去了美國深造。
其在軟體開發方面,更是有著一番作為。學成之後,又繼續在美國工作了幾年。所以在聽到外甥的遭遇,一想到這孩子在國內無依無靠,乾脆將其接到了國外一起生活。
從小家庭重大變故,異國他鄉,造就了默哲孤寂沉穩冷清的性格。
在舅舅家,默哲接觸到最多的事物就是和計算機程式設計相關的書籍和電腦了。舅舅見默哲對此頗為感興趣,也很是支援,額外又給他買了許多網際網路前沿的書籍……
時間一晃,轉眼默哲11歲。至於默哲這六年在美國發生的故事,單獨開一本書也是可以的,這裡就不做過多描述。
11歲,國內許多同齡人剛剛小學畢業。在默哲同意下,舅舅也覺得畢竟是中國人,總歸要落葉歸根,於是便想要帶默哲回國。
可畢竟是苦心經營了多年的事業,積累的人脈,還有工作環境和住房條件,哪兒有這麼快說走就走。
再於是,默哲就獨自回了國。在美國,舅舅有意的鍛鍊了默哲的自主能力,並且委託了在國內的朋友抽時間照顧默哲,示意默哲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去向這位朋友尋求幫助。
故此,雖然在小鎮上是獨自一人,卻也過的無憂無慮,比一些年長的多的孩子過得還要明明白白。只是,在外人看來:這種表現,是默哲的家庭從小教育的好,現在也管的好。
顯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