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我必將加冕為王> 第二百八十二章 找上門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八十二章 找上門來 (1 / 3)

費爾南多·赫瑞德死了,死的悄無聲息。

按照軍團裡那些帝國高階軍官和騎士們的說法,他們敬愛的統帥費爾南多在看完嘉蘭爵士的信之後,突然間幡然醒悟,意識到自己的罪孽是何等深重,在無可挽回的情況下只能以死謝罪,挽回身為一名騎士的尊嚴。

對此事不關己的克洛維人表示尊重,他們也確實聽到了槍響,只是軍旗山營地內部分軍官因為居高臨下的緣故,看到了費爾南多屍體被抬出來的畫面稍有異議——自殺可以理解,但朝自己後腦勺開槍就有些讓人費解了。

不過這種無關痛癢的細節並沒有太多人在意,隨著費爾南多的死,持續了十天——實際上遠遠不止——的紅月行省之戰終於迎來了雙方皆大歡喜的結局。

帝國的軍官和士兵們正式向遊騎兵軍團繳械投降,但可以保留軍旗和個人財物,明面上雙方可以算是化解了誤會和矛盾,只是因為還在克洛維境內所以不能繼續持有武器;同時安森·巴赫也做出承諾,等到對方離境的時候,能歸還的是一定會歸還的。

當然,什麼叫“能歸還”,又要歸還多少,那就說不定了。

同時因為費爾南多已死,作為目前被俘帝國騎士中身份最高,也是唯一一個軍團長的嘉蘭爵士自然成為了名義上的統帥,而他在接過這份職責後最先做的工作,就是聯合全體軍官仿照費爾南多·赫瑞德的口吻寫信,要求剩下的四個軍團立刻放棄抵抗,向克洛維軍隊投降。

這裡面還牽扯到一個小小的異議,那就是克洛維人和帝國人對“軍團”的概念稍微有些分別:在克洛維,軍團是一個編制,它大概由兩到四個師組成,規模在兩三萬人上下,能夠直接承擔一片區域的防禦或是進攻任務。

而在帝國——或者說秩序世界絕大多數人——的眼中,軍團就只是個純粹的名詞,理論上任何一支獨立作戰的軍隊都刻意被冠以這個稱呼,它有可能只有幾千人,也有可能數以萬計,並沒有確定的規模。

當今秩序世界唯一算是通用的編制是團,雖然到底是三百人,六百人還是一千人各地存在差異,但大致還算相差不大;反倒是克洛維這種設立大編制常備軍團的國家才是異類,普遍常識還是將軍隊當做“冬天的壁爐”,需要用的時候才會收拾出來的東西。

不過隨著聖徒歷九十五年後戰爭烈度逐漸加劇,克洛維成功擋住帝國的一次又一次攻勢,這種“常識”正在逐漸被打破,大編制的常備軍開始受到各方勢力的重視;帝國的許多軍隊中,也開始出現仿照克洛維**師,**軍的番號。

但這些大都只是臨時編制,仍然沒有一以貫之的準則——直至新世界的聖戰,讓皇帝終於下定了改造軍制的決心。

費爾南多·赫瑞德的軍隊,恰恰就是帝國為了針對克洛維做出的變革。

與克洛維不同,帝國——或者說皇帝本人——將軍團的規模控制在了萬人上下,並且對這些軍團做出了粗略的分類:以線列步兵,工程兵和炮兵為主的支援軍團,以騎兵為主的巡獵軍團,擁有大量散兵的騰躍軍團。

在皇帝本人眼中,這種功能性的劃分至少有兩種好處:首先是可以根據不同戰場的需求佈置對應的軍團,而如果要對某個方面大規模用兵,也能將多個不同型別的軍團拼起來,組成戰力全面的“大軍團”。

作為帝國軍制改革的樣本,可以說費爾南多軍團還承擔著示範的作用,而現在這個充滿開拓意義的軍團在克洛維全軍覆沒,可想而知會對皇帝后續的規劃造成多麼沉重的打擊。

只不過充滿實用主義精神的嘉蘭爵士並不在意這個,但他並不介意利用因為軍制改革而建立起的,參考了克洛維人的“參謀部”體系。

帝國從未像克洛維人那樣成規模,體系的培育“科班出身”的軍官,因此搭建起來的各級參謀,更加近似於上司的傳聲筒,確保下級軍官會堅定不移的執行最高長官的命令——無論它聽上去有多愚蠢。

在紅月鎮時嘉蘭恨死了這東西,因為它自己不得不支援掉進了陷阱的費爾南多;而如今這東西也反過來幫了他一個大忙,只要仿照費爾南多·赫瑞德的親筆信,幾個還在負隅頑抗的軍團就不得不立刻投降,除非他們的軍團長也想試試和費爾南多類似,眾叛親離的下場。

結果也並不出人意料:儘管確實有兩名軍團長試圖拒絕執行,他們麾下的騎士和士兵們立刻掀起譁變,還沒等兩位軍團長反應過來,就將他們軟禁控制了起來,然後再由“暴動”的軍官們派出代表,向對面的克洛維軍隊表示投降。

當然,這並不僅僅是因為嘉蘭爵士模仿的筆跡有多麼成功,更重要的是這幾個軍團已經被切斷補給十幾天了。

十幾天彈盡糧絕,還意外得知統帥大人已經投降,連退路都被克洛維人切斷的情況下,這些士兵們會做什麼選擇,並不是特別難以想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