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日高懸,藍天白雲。
伴隨著獵鷹的長嘯,捲起雲層的疾風掠過山間與穹頂,迷濛的白雲環繞著巍巍山闕;長空之下,盡是十萬大山,連綿不絕。
山壁上,一座灰色的堡壘佇立於前,猶如一座巨大的城門,形狀上又更像是一個巨大的頭盔,而她背後的十萬大山就是那城市。
矮人之土,雲嶺王國的北大門,銀盔山。
傳聞中,這裡才是矮人最早發跡的土地,建造了第一座要塞,第一個礦井,從大地的深處發現了銅、鐵、金…還有秘銀。
直至繁衍生息,礦藏漸漸開始乾涸,這個種族的足跡才真正開始遍佈周圍的每一座山嶺,每一座丘陵;在山川之間開鑿曲折蜿蜒的路徑,用甬道和礦坑將一個個堡壘相連,在山嶺中心的雲巔峰上建立屬於他們的宮殿。
當山川盡歸所有之後,矮人也曾嘗試著向外拓展自己的殖民地;在北面,他們建立了一連串的前哨戰,用來提防來自戈壁的半人馬劫掠,在附近的草原上嘗試著畜牧。
在西北,他們進攻了拜恩,並且一度控制了後來拜恩十三領中的十個,建立了穩固的殖民地,用大農場,礦場和高壓管控統治拜恩人…直至起義的戰火燃遍整個拜恩,四代都靈先後舉旗反抗,才逐漸走向沒落。
雖然在帝國建立之後,矮人再不復往日的盛況;蜷縮于山川之間,再不得寸土,但固若金湯的雲嶺王國依舊讓外人望而卻步。
全副武裝的矮人哨兵們分佈在那高聳入雲的塔樓和城牆上,形影單隻的望著遠處一望無垠的地平線——寬敞的城牆上,卻連區區一個百人隊的守衛都沒有。
隨著叛亂興起,雖然至高王的大軍還沒有兵臨銀盔山,但整個雲嶺王國卻已經開始發動,各個城塞都開始了聲勢浩大的集結動員,圍剿陣線已經形成。
而銀盔山自然也是同樣,將絕大部分的兵力都用於封鎖山間的甬道和路徑,堵死了通往各個城塞的坑道,並且派重兵把守。
名義上,銀盔山是雲嶺王國的北大門,監視著大綠海的波伊和他們的“親戚”拜恩人,實際上多年以前就已經廢弛,變成了波伊和矮人的貿易集散地。
馬背民們對不能放牧的山地毫無興趣,而拜恩若是想進攻雲嶺王國,完全可以直接南下,沒必要特地繞路到銀盔山。
而當半人馬入侵大綠海,原本的貿易不增反減——半人馬部落不懂得鍛造,就只能用戰利品交換補給,用肉製品、乳製品和皮革交換鋼鐵打造的武器鎧甲。
由此,被三面合圍封鎖的銀盔山才沒有立刻發生動亂,反而趁著至高王的軍隊還沒有趕到,還接連擊退了幾座要塞的小股軍隊,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士氣大漲。
因而“無關緊要”的北部防線,自然只有少量的零星散兵和哨塔,用於維護和半人馬部落之間的補給線就足夠了。
何況至今為止,還從未有哪支軍隊攻陷過雲嶺王國的任何一座堡壘。
至今為止……
想到這兒,面無表情的矮人哨兵挺直了他“三頭身”的腰板,驕傲的揚起了下巴。
寒風掠境,一陣冰冷的寒意讓他渾身陡然一哆嗦,無意間將目光對準了遠處的地平線。
然後他愣住了。
一片巨大的煙塵從遠處的草原而來,自地平線湧出,猶如盤桓於大地之上蠕動的怪獸,遠遠的也已經能聽到大地在震顫的聲響。
那聲響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從猛然響起的震動變成了連綿不絕的波濤,源源不斷的從遠處傳來。
眯著眼睛的哨兵,極目遠眺著那地平線上“冒”出來的,密密麻麻接連成片的黑點,臉上露出了幾分疑惑。
怎麼…那些半人馬蠻族們這麼快又打贏一仗,帶著戰利品回來了?
但下一秒他就不這麼想了。
矮人哨兵瞪大了眼睛,震驚的讓他腦海中一陣空白,甚至不敢相信眼前所見。
是騎兵,是人類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