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黃陽道內黃牛河
大軍開拔的第十天,經過重重阻攔的宣旨欽差才趕到雍州。這一路上地方上的官員一個個熱情的讓人無法承受,攔著隊伍,若是不留下吃頓飯喝杯酒,誰家門口都不好過。不僅如此,過橋,橋斷。過河,沒船。以至於比預定時間晚了將近一個月才到,不出意外的沒有見到羅耀。
調兵十萬的聖旨也不能就這樣留在手裡,欽差想了想,索性沒在雍州停留,帶著隊伍一口氣往北追了下去。
到了這會兒,他只想將旨意頒下去也就算了。
黃陽道和叛軍佔領的西北三道最南面的山東道只隔著一條河,這條河雖然是沂水的分支,但河道極寬。當地百姓稱之為黃牛河,大隋圖志上的官方名稱是匯水。黃牛河名稱的由來是一個神話故事,據說當年有一頭黃牛成了精為害一方,有一位劍仙下了凡塵,就在這河邊和黃牛精大戰一場。
劍仙將黃牛擊傷,黃牛情急之下躍入大河不肯再出來。劍仙設下一道神符,將黃牛精封死在河道中。
後來有一年大旱,水位下降了不少。有不少人信誓旦旦的說看到了那頭黃牛,已經變成了一塊大石頭。
羅耀的先鋒軍走的並不慢,以雄威郎將文小刀為首的三個軍星夜兼程,為大軍開道。只用了一個月就從雍州趕到了黃牛河南岸。黃陽道的總督親自迎接,設宴款待卻被文小刀婉拒。黃陽道雖然距離雍州很遠,也不屬於西南四道。但黃陽道總督楊彥業對左前衛的行事風格也極熟悉,知道這是一群眼高過頂的兵老爺。
文小刀到了黃牛河南岸之後,就派人選好地址搭建營房。近四十萬大軍的營盤,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建好的。文小刀請楊彥業幫忙,招募了一批工匠協助,當然,工錢別指望左前衛的人掏。
非但如此,文小刀到了這裡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楊彥業準備四十萬大軍一個月所用的糧草,態度上是理所當然。
四十萬大軍,再加上戰馬牲口,這糧草用度一天的數字就夠讓人咋舌的。可楊彥業也只能配合,畢竟左前衛是來平叛的,若是被人上奏一本說他不為大軍提供糧草,皇帝估計著連解釋都不願意聽。
黃牛河北岸就是叛軍的營地,用千里眼能看到。看樣子叛軍是早就知道了左前衛北上的訊息,聽說最近北岸持續增兵,兵力已經超過二十萬。叛軍控制了西北三道的糧倉,百姓們活不下去只能加入叛軍。只短短一年的時間,叛軍的兵力就滾雪球一樣膨脹起來。
據楊彥業分析,如今叛軍的總兵力有可能超過一百五十萬人。
但文小刀對此嗤之以鼻。
並不是隨便給百姓手裡一柄刀子,就能將其稱為軍人的。一百五十萬人又如何?在他看來大部分都是插了草標等著賣頭的土雞瓦狗。
羅耀的大軍是在文小刀建好營地的第三天到的,路上足足走了兩個多月。宣旨的欽差追上隊伍後,將旨意頒下去後沒多停留一天立刻返回長安。這一趟差事辦下來,他知道自己這輩子也沒機會再傳旨了。運氣好的話皇帝不過是斥責一頓了事,運氣不好,官職丟了都是小事,腦袋沒準都得搬家。
羅耀抵達當天就被楊彥業請到了總督府,盛情款待。羅耀盛讚了楊彥業這幾年治理黃陽道的功績,就好像兩位老朋友相見似的,酒席上氣氛格外的融洽。楊彥業送走羅耀之後心還沒踏實下來,第二天羅耀就派人催糧。
對此,楊彥業也只能忍氣吞聲。
他一怒之下將黃陽道之前佈置在黃牛河南岸的郡兵民勇全多撤了,以給左前衛讓出營盤為名。這段日子以來叛軍沒少渡河過來騷擾,若不是黃陽道的郡兵和民勇反擊犀利悍勇,叛軍有可能一鼓作氣衝進黃陽道肆虐。
對此,黃陽道計程車兵們自然有怨氣。
這兩年來,他們和叛軍幾乎每天都有交手。甚至還曾組織過突襲殺到黃牛河對面去,死了多少人,傷了多少人,朝廷的獎勵遲遲沒有下來,已經讓人心裡不服氣。郡兵還好些,畢竟是地方編制內的軍隊,餉銀還能勉強發下去。那些民勇都是憑著一腔熱血加入戰鬥的,現在說撤就撤,沒給個解釋沒給個安慰。
黃陽道算是西北和西南地域的過度地區,不似西南那樣的魚米之鄉富得流油。緊挨著西北,之前每年還要調撥糧食接濟黃牛河北邊的百姓。這兩年來總督府衙門為了籌建民勇,幾乎把府庫掏空了。請旨減免錢糧的奏摺楊彥業幾乎每個月都會遞上去一次,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遲遲沒有旨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