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一經交手便已入白熱,閱臺上的張鴻懿專注的看著擂臺上這扇光戟影的激烈對碰,他雙目散發出精芒,整個人看起來顯得較先前更為容光煥發,並忍不住評嘆道:
“這蒙古爾漢子不但肉軀剛猛,力大勢沉,同時身如疾風,馭使長逾七尺半長重戟爆發出如此一擊後,竟可不遵氣力之理,再次發動疾風驟雨般的攻勢,身體素質超出世間常理,必是體修者。
他既然是軍中府衛衛長,想來他修習的應是御風仙法‘疾’字訣,且必已入大成之境。
再觀這虞柔身形雖不及穆真鐵迅疾,但力量面對他竟絲毫不落下風,適才她那隨意一擋如若沒有暗中蓄勁的話,則她必已臻臨體修之大圓滿之境。
而若其非是提早暗中蓄力,則她至少也是技法修正大圓滿或是練氣大成。”
朱世凱聞言一驚:
“這小小府衛衛長竟是疾字訣大成?那豈不是和太師一樣?”
張鴻懿沒有回應漢親王之惑,而是繼續看著場中激鬥,看著看著竟眉宇微皺,眼神飄忽遊神,似是有所回憶。
天朝之習武修真者,所習功法大抵分為三大主類,並根據修習功法者先天的不同屬性又衍生出無數種小類別(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一者為主流常規的技法類修真功法,這類功法講求積蓄內力,並將之不斷的壓縮凝鍊並提純,擴張經脈,探索體內世界,謀求在體內開闢並構建築造出宙宇,最終將內力轉換成仙法之力。
這類功法大多注重精習技擊之法和內力的累積,以求延年益壽,洗髓伐骨,通筋括脈。
最終以得道蛻變為真人作為主要目的,技法和內力在修真者突破為真人後便昇華為仙術和仙法之力。
比如天朝國宗御風仙法三訣之一的“風”字訣便是主流修真功法的典型。
二者為練氣之法,側重於汲取不同屬性的天地之力修煉積累成內力,不再如技法類修真功法那般,注重全身筋脈與內在世界的開括。
煉氣之法省去了體內宙宇的探索與築造,而是僅自丹田處著重構造一真氣槽,將真氣於其中不斷凝練壓縮。取體內最為精純之內力和屬性精華,提煉出屬性真氣。
這類功法講求馭氣擊敵,灌注真氣於四肢百穴,佼佼者可將之灌注於兵刃。練成後可吐納天地之氣,舉手投足可攜帶巨大能量,攻擊動輒以屬性真氣席捲並壓迫四周,以體內真氣引動天地共鳴,大開大合。
例如黃啟勝修習的國宗御風仙法“納”字訣和伍陽宗的火陽練氣之法便是典型的兩種不同屬性的練氣之法。
上面說的兩種修真之法,都有人曾修習並得道成真人,其中更以技法類修真功法最為主流、歷史出過的真人最多也最強。
此類功法修習雖較為苛刻困難,但勝在修真基數廣大,其中便尤以御風仙法最甚。
一般來說,雖然每個人生來不止攜帶一種先天屬性,每個人都有所擅長,同時又有各所短。
天朝古時將各種屬性謂之曰五行,後來經過各仙門大派研究證實,屬性遠不止有五指之數,而是多逾十數種,乃至數十種。
但天朝人卻普遍都擁有著較為精純的風屬性內力,對風屬性功法的相性也最為親和,這也是自古以來御風仙法各個版本源遠流傳的緣故。
歷史上偶爾也會出現個別其他屬性先天適應性極強的稀有體質,這種被稱之為極致之體。
例如擅長修煉火屬性功法的純陽之體,又比如擅長修習水屬性功法的極陰之體等等。
除此之外,歷史上更是出現過幾位先天多屬性完美的絕世體質,也就是多屬性大圓滿的極致之體。
這種體質對複數屬性的天地之力的吸收都可達到飽和狀態,有著最為親和的相性,這種多屬性極致體質的修真者自然是萬年難遇。
一般來說單屬性極致體質成為真人的機率便已經極高,若雙屬性皆為極致之體,則代表著得道的大道先天較他人多一條,至少有一條路能夠走通。
而恰恰在六十年前的天朝,這種多屬性極致體質的修真者,便足有兩位,甚至有一位已經得道成真人了,這位便是兮陰真人姜墨,她正是水屬性相性最高的極陰體質與神秘的腐蝕之體的雙屬性修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