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楊賀九則是雙目微閉,卻並不是為了調養傷勢。
在四方城時他已重傷,境界早有些不穩,剛才那一劍消耗很大,無疑是再次牽動了那些傷勢。
原本四人可以那樣直接衝殺出去,他也不會有如此巨大的消耗。
他很明白這些問題,可他還是毫不猶豫的出了那一劍,是許長安的善良勾起了他心底裡的善良。
許長安的吶喊和善良讓他在那極短的時間內快速審視了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包括在四方城。
所以他那一劍出的毫不猶豫。
無論是在四方城還是在現在的齊國邊境,他殺的都只是戰馬,那是因為他的潛意識在告訴他人命重於馬命。
無論是讓誰看來他做的都沒錯,可涉世不深的他卻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全錯了,那是對於生命認知的錯誤。
原因很簡單,生命就是生命,不應分高低貴賤。
殺豬吃肉卻不吃同類是因為人性,與生命貴賤無關。
若有下次他的做法或許還是不會改變,但他的想法卻是完完全全改變了過來,這是很重要的改變。
此一行他的收穫很大,若不是境界不穩再加上重傷的緣故也許會有突破的跡象。
他也愈發明白了自己的老師為何要讓他收一名學生,再去望舒樓。不僅僅是想讓他找些事情做,更是為了讓他多經歷一些事,教育學生也等於是在教育自己,他們都從中明白了許多。
雖然許長安還並不是他的學生。
楊賀九與林嬰不一樣,林嬰是誰要殺我我便殺誰,管他什麼狗屁人性和生命貴賤,守衛國門的重任告訴他們對敵不能手軟。
許長安與林嬰也不一樣,許長安雖然在四方城一年時間過的很苦,卻也是收穫了很多溫暖的,無論是柳春生和餘明娘倆還是那位善良的小娘子,這些經歷都在告訴他這個世界本善良,所以他的童年並沒有被扭曲。
他見過許多醜惡嘴臉,可那些只能算是貪婪,人本貪婪。
柳春生曾與他說過貪婪與罪惡相差的是一個‘止’字。
這一念之差關鍵就在於能不能止的住。光是‘止’當然不夠,還需要約束,這便是‘正’字,上面的那一橫便是約束,能止住,有約束。
許長安止住了,林嬰與楊賀九也止住了。
而楊賀九的作為也是源自於他的善良,被塗抹過但卻無法被修改的善良,他不會像許長安那樣害怕是因為他幼時見過更為血腥恐怖的事情。
幼時的遭遇在他的心底裡塗抹上了一道痕跡,在他的右手上也留下了一道傷痕,但那些遭遇和傷痕卻無法改變他的本性。
他經歷過痛苦,所以不想去製造痛苦,他被人善待過,所以願意去善待別人。
他本善良,他們本善良,人本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