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初官渡之戰,劉備眼看著袁紹就要敗亡了,他劉備可不能和袁紹這艘船一起沉了。
當初,袁紹撥給了劉備五萬兵馬,讓他負責側翼的防守,阻擋曹操的追兵。
劉備這廝不講究啊!
袁紹前腳剛走,劉備後腳就跑了。也正是因為劉備的逃跑,才導致了鞠義大敗。
劉備跑了之後沒地方去,於是,便來荊州投靠了他的本家兄弟劉表。
對於劉表的這片地盤,劉備可是覬覦許久了的。
荊襄九郡之地,雖然說現在被蘇鳴佔據了一個江夏郡,就剩下八郡了。
但是,這八郡那可都是魚米之鄉,富庶不說,人口還十分密集。
不管是徵兵也好,還是籌措糧草也好,這裡都是一個絕佳之地。
劉備來這裡的目的,那就是想把荊襄八郡弄到自己手裡,然後,再想辦法奪回被蘇鳴佔據的江夏郡。
到那個時候,劉備手裡有了荊襄九郡之地,他也就有了進取天下的資格,成為一方大諸侯了。
不過,劉備初來乍到,也不能表現出自己的野心,這荊襄之地,劉備雖然想要,但是,只能徐徐圖之。
然而,劉備精明,劉表也不傻。
劉表只是年老了,沒有了進取之心。但是,他守住自己這份基業的心情,還是十分的強烈的。
劉表之所以接受劉備,其實,說白了也是想借用劉備的力量。
劉表雖然是荊襄之主,但是,這荊襄大部分的精銳兵馬,都掌握在他小舅子蔡瑁的手裡。
他妻子的孃家,蔡氏的權利實在是太大了。
這些年來,荊襄之地,也沒有能夠牽制蔡氏的力量。
劉表幾次想立自己的大兒子劉琦為嗣,但是,都被蔡氏給擋了回來。
因為,劉琦是劉表和他死去的妻子生的,他和蔡氏之子是二兒子劉琮。
所以,人家蔡氏自然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嗣。
這件事幾番爭論,一直沒有什麼結果。
劉表接納劉備,很大一方面是因為,劉備的手中有五萬兵馬。他可以藉助劉備,來牽制蔡瑁。
自古以來,這一方霸主都講究一個平衡之道。
凡事都要平衡,在荊襄這個地方,蔡氏的勢力太大了,劉表接受劉備,那就是要玩平衡。
劉表雖然接受了劉備,但是,將劉備放在哪裡,這又是一個學問了。
要是把劉備放在自己身邊,劉表還真就有些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