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領二十萬兵馬,去徵青州袁譚
張遼同樣是領二十萬兵馬,去徵幽州袁熙。
夏侯兄弟則是領了十萬兵馬,去徵幷州高幹。
曹操對外號稱三路兵馬,共計百萬大軍。
此時,曹操的風頭一時間可謂是風頭無兩。
如今,曹丞相大業已成,放眼天下,無一諸侯能稱之為曹丞相的對手。
青州袁譚,幽州袁熙,幷州高幹,這三人不過是酒囊飯袋之輩,他們三個,哪裡是曹操的對手。
不過三個月的時間,幷州高幹就投降了曹操,袁熙,袁譚也兵敗逃往了烏桓。
烏桓這是活躍在幽州一代的遊牧民族,當初,劉虞當幽州牧的時候,就對烏桓採用了懷柔政策。
劉虞的這個懷柔政策,大概就相當於現代社會,對少數民族的政策一樣。
大概的意思,就是以德服人,給這些少數民族各種各樣的好處,來收買他們。
這樣一來,雖然安撫了烏桓人,讓他們不再進犯幽州。
但是,這也就導致了烏桓人在幽州境內的地位過高,幽州本地百姓,甚至是不敢得罪這些烏桓人。
公孫瓚一開始是劉虞的下屬,但是,由於公孫瓚看不慣劉虞優待烏桓人的政策。
所以,公孫瓚殺了劉虞,自領了幽州牧。
公孫瓚當了幽州牧之後,一改之前劉虞的懷柔政策。
對待烏桓人,公孫瓚使用的是雷霆手段,烏桓人但凡是敢搗亂的,公孫瓚是一概殺無赦,絲毫不留情面。
公孫瓚的雷霆手段,震懾住了烏桓人,讓幽州境內的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但是,好日子不長,幽州在公孫瓚手裡沒多長時間,袁紹打來了。
袁紹打敗了公孫瓚之後,將幽州交給了自己的二兒子袁熙來治理。
袁熙這也是個軟骨頭,他當了幽州牧之後,又重新的撿起來了劉虞的懷柔政策。
恨不得,把烏桓人當成祖宗供上。
張遼率領二十萬大軍和袁熙交戰,袁熙哪裡是張遼的對手,他被張遼打的節節敗退,不過三個來月,幽州就全部落在了張遼的手裡。
袁熙狼狽的逃到了草原之上,躲避在烏桓人的地盤之上。
烏桓人看在之前,袁熙優待他們的份上,也暫時的收留了袁熙。
袁熙逃到烏桓沒多久,他大哥袁譚也被曹仁打敗了,被打敗的袁譚沒地方去,也就逃亡了烏桓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