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李文,超級皇帝系統,給你開啟了,你有什麼事情,詢問你的系統便可。”
不等李文回話,君墨笑有思有理的繼續說道。
“本少已給你解決掉假仙,而你,現在的任務就是替本少,代替這封建的大清帝國,儘可能的侵佔世界的每一處角落,讓陽光無時無刻都照耀在,遠古東方的旗幟。”
其實這件事,君墨笑完全可以自己動手,他以世界之主的身份,輕輕鬆鬆的就能毀滅這個世界,但是他沒必要這麼做。一旦低武世界調教好了,那它便是一件罕世稀有的珍貴禮物。
而且修真者一旦殺戮,千千萬萬的生命,便會終生受其冤魂折磨,而且突破小境界猶如仙道之隔。
而作為一界之皇帝,身具龍氣的人皇,最不怕的就是這些打仗犧牲的人,而且士兵戰死沙場,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清朝晚期(1840年1911年)是華夏近代史的開端,也是近代華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鴉片戰爭開啟華夏近代,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
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
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華夏,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洋務運動,促使華夏文化的成長與革新。
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並使列強瓜分華夏,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
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並取得了一些成效。
300年江山氣數殆盡,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結束了清朝在全國的統治。
而現在是1897年,在過一年的時間便是1898年,是光緒令翁同和起草《明定國是詔》,送呈慈禧審查,得到批准,於6月11日(農曆四月二十三日)頒佈《明定國是詔》,表明變革決心,百日維新由此開始。
隨後,光緒又召見梁啟超,並且僅委派其出任六品的辦理譯書局事務。
梁啟超獲得任命後,離開北京,沒有再次參與新政。
在整場百日維新中,作為骨幹成員的康有為與梁啟超,各自僅見過光緒一次。
改革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清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
然而期後遭到慈禧太后與守舊派的反撲,發動了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僅經歷了103日就告終。
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出中國,許多維新人士被追捕殺害,光緒帝則被軟禁於中南海瀛臺,太后重新當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