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天梯的第二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整個天梯的運輸線,又或者說是吊起天梯的纜繩。能夠將地球上的艙體直接吊到地球同步軌道,對於纜繩的要求自然是極高的,尤其是纜繩的拉伸強度。但事實上,我們早已經找到了適合做纜繩的材料。”
“只要擁有最基本的物理知識儲備應該就能知道,太空天梯在低於地球同步軌道這一塊,我們的太空天梯會受到地球萬有引力的影響。如果我們要讓太空天梯能夠矗立在空中,就需要在地球同步軌道之外,有一個太空錨地。它現在的功能是確定座標,但在最後我們的空間站完成之後,它就會繼續向同步軌道外延伸,以獲得一個強大離心力。這也就是我們已經放出地球的太空錨地所有功能了。”
“在地球引力跟離心力的同步作用之下,我們的纜繩需要承受一個極大的拉伸力,這個力的大小我們已經計算得清楚,在這裡不多做闡述。透過這些計算,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的纜繩要承受這種力,它最基本的要求是纜繩單位面積的拉力要大於或者等於4.8乘以10^7乘以纜繩材料的密度。”
“根據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們所需要的材料需要有以下特點,他的抗拉伸能力要極強,同時還要滿足密度較小。沒錯,未來太空天梯使用的材料就是碳奈米管。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宇馨科技的實驗室已經制造出了最完美的碳奈米管材料,它的抗拉伸能力已經達到298GPa的碳奈米管材料,而且已經解決了量產問題。”
“根據以上公式,我們只需要抗拉伸能力能夠達到70GPa的材料就已經能滿足太空天梯的纜繩強度要求,但現在我們研究出的材料已經四倍於最低要求。所以請大家相信,未來我們的太空天梯不但是最省錢的太空運輸工具,更會成為最安全的太空運輸工具,沒有之一。”
“這也是目前整個專案最大的突破,事實上我們已經發射的太空錨地上已經繞有大概一萬公里長度的碳奈米管材料,它正在電機的牽引下有序放出。緊跟著我們將會近兩個月內多次傳送運輸火箭,進行熔接,直到我們的纜繩直接跟天梯地面部分的基座接軌,這一步完成之後,我們將開始通路的建設。”
這番話像所有人解釋了工程的進度以及天空錨地的用處。
對於第一時間參加這次釋出會的近三十億使用者來說,此時最大的感覺大概依然還是懵逼。
所以一切都是真的?
……
傳統網路上已經徹底爆炸了。
使用全息虛擬頭盔跟全息虛擬眼鏡的使用者能夠第一時間獲得最為精緻,甚至是如同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不假,但那些依然使用傳統裝置,甚至直接在《第八洲》茶館裡觀看這次釋出會的使用者,卻能夠透過網路隨時隨地的將自己的心路歷程發到網路上直接跟無數人參與討論。
尤其是開啟了彈幕功能之後。
事實上如果開啟了彈幕功能,直播的場景已經基本看不到了。
全部被密密麻麻的彈幕所覆蓋。
當然大部分都是沒有意義的感嘆。
比如“臥槽!”“我沒聽錯吧?”“太空天梯?”……等等重複性詞語。
但足以說明這次釋出會帶給了無數普通人多大的震撼。
並不是大家都沒什麼文化,主要是彈幕最重要的功能還是發洩情緒,在其他交流性質的論壇上卻還是有無數比較理性的討論的。
“大家看了剛才宇馨科技的釋出會嗎?王宇飛說的是真的假的?”
“媽耶!太空天梯!還有天空建築,意思是宇馨科技要在太空開酒店了?”
“史上最牛物業誕生了!真的,以前都說蓋房子沒有技術含量,現在大家知道了吧?其實蓋房子也可以有技術含量!”
“大家注意細節,剛才王總提到了載人電梯一次能帶著三百人上天,費用不到一百萬美元,這樣算下來每個人大概3300美元就足夠買一張艙票了,在加上在太空的消費估計不便宜,就算一萬美元好了,按照現在的匯率,豈不是說以後我們準備十來萬就能滿足太空一日遊的需求了?”
“樓上想多了,人家還特別強調了雖然運費下降了,但是前期投入的成本很高的。所以一張票怎麼可能那麼便宜?不乘以十我都為宇馨科技叫屈,甚至就算乘以一百我覺得也不是不可能的。肯定有很多富人要第一批去太空打卡的。不過從剛才王總的話說,我能得出一個結論。未來王總在太空建的那棟建築最少也得能容納個五、六百人吧?不然設計一次效能帶如此多人去天上游覽的電梯毫無必要啊!”
“五、六百人?我透過螢幕都能看到樓上那位想象力有多貧瘠。難道沒聽太空那棟樓可不止是帶上上去觀光那麼簡單,還具備科研屬性。那裡將是要有常駐科學家的。再加上提供遊覽觀光服務,肯定還需要固定的服務人員,也就是太空酒店的服務員、前臺什麼的,這批人也是要常駐的,這麼算下來我覺得太空那棟樓起碼要能容納上千人才對!”
“你們夠了!現在還在探討太空天梯到底是不是一個虛假工程呢,你們竟然已經開始討論太空建築裡能容納多少人了,話說你們就這麼容易被洗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