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說高風險,格林·特魯曼覺得美國目前奉行的產業空心化才是最大的問題。
美國的精英們透過全球化佈局產業分工,掠奪全球的廉價勞動力來創造最大價值,美國本土試題經濟萎縮,中等收入群體萎縮,這才是真正的風險。
如果美國能像五年前那樣,保持科技領先優勢,將自身掌握的科技以專利授權的方式租給全球,坐等收利,其實還是能繼續堅持下去的。
但問題在於現在世界科技中心明顯已經開始了轉移。
量子智腦的出現已經讓宇馨科技所在的華夏開始逐漸成為世界新的科技中心,雖然現在看起來還不明顯,那是因為現在他手中的資料還沒有曝光出去。
所以在格林·特魯曼看來,美國金融風險早已經大到突破邊際了。
就算他的操作最後真的暴雷,對於整體的風險並不算什麼太大的影響。就算這些操作跟次貸危機一樣,造成了大面積的影響,那也絕對不是他的問題。
既然選擇了自由金融主義,解放了金融的天性,當然就應該一直走下去。
只要他在規則中來進行操作,就沒有人有資格來指責他。
就算要指責,應該來承受指責的應該是那些制定規則的人,而不是他這個衝浪者。
當然最讓格林·特魯曼感興趣的還是這份計劃中那些讓人腦洞大開的可操作方式。
唯一讓他不太理解的大概就是,其實憑藉這些領先其他公司起碼一個時代的技術,如果想要技術變現其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需要走美國的老路,慢慢的技術授權,十年、二十年下來,即便算上可能的通貨膨脹,從B端賺取的利潤也一定會超過這些計劃。
這多少讓這些在金融市場攪風攪雨的計劃顯得有些多此一舉。
除非宇馨科技有近期需要用到大錢的專案。
好吧,這其實並不是他需要關心的事情。
所謂的疑惑只在他腦子裡轉了一圈就直接被格林·特魯曼放下了。
他才懶得節外生枝呢。
宇馨科技近期是否需要錢跟他有什麼關係呢?
他要做的是賺錢,只要王宇飛真的把這件事交給他做,他有信心在回到華爾街之後,最多一年時間,就能讓自家新成立或者收購的公司能跟****掰掰腕子。
這特麼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經濟會不會崩?
他又不是美聯儲主席?
看過了這些資訊之後,格林·特魯曼並沒有馬上找他的管家給出自己的決定,而是狠狠的伸了個懶腰,決定先在這裡好好的睡上一覺,然後起床繼續工作。
正如他在跟王宇飛面對面交流的那樣,雖然這份計劃書中有很多奇思妙想,但也僅止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