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庫克無語的看著王宇飛。
他之前還真沒從王宇飛口中聽到過對美國的評價,今天有了,而且還頗為正面。
但總感覺怪怪的。
其實說白了,他總結的這套方法無非就是用現有的資本數倍的撬起槓桿。
對於許多投行、基金跟金融公司而言,他們的確做的就是這種生意。
技術本身能否作為資產進行債券包裝?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類似於6G的技術專利本就是極為優質的是資產,是能快速變現的。
以宇馨科技的能力,王宇飛說的全套6G技術解決方案的說法,必然是包括了用於終端的6G晶片技術標準,用於基站的通訊晶片技術標準,通道傳輸介面協議等等完全的技術標準。
換而言之,只要各國的電信企業參照這些標準,很快就能佈局本國的6G商業網路。
想想看這得是多大的市場。
蒂姆·庫克並不是外行,比如他知道這些年美國在6G技術方面的總投入大概是1300億美元左右,這其中也包含了蘋果投入的數十億美元。
按照當初的計劃,美國跟歐美的企業希望能在十年內將6G商用化,這也意味著十年間美國將投入總計約1.3萬億美元在6G技術上。
根據當時他還在蘋果CEO位置上看到的報告,華夏以為華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每年在6G商用化的投入大概也在千億美元左右,雖然他並不知道華夏的商用6G技術發展到哪一步,但按照他當時所接觸到的資料顯示,起碼也需要十年時間才能解決其中的技術難點,這也意味著萬億美元的投入。
當然這些投入是絕對划算的。
誰掌握了未來6G時代的話語權,將能獲得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收益。畢竟當6G時代真的來臨,誰掌握了6G技術標準,也就代表著誰家掌握了整個物聯網最底層的邏輯。
好處是很多的。
掌握了標準跟底層邏輯,自然可以首先給自己國家分配最符合本國利益的頻譜配置。至於其他國家如果想要更好的配置,那就得想辦法了。
總得把標準掌控者哄高興了才可能被分配到更好的頻譜。
通訊技術是建立在物理學基礎之上的,資訊傳播速率直接受到夏農公式的制約。
誰不想自家的通訊技術更快更迅捷?
當6G技術正式商用,牌照、頻譜、6G平臺、晶片內部的調變解調器、射頻系統……
只要掌握了技術標準,誰想要都得交錢,全世界的通訊商、裝置商,高通、蘋果、英特爾等等,等等,都得繼續老老實實為了合法使用這些技術標準而掏錢……
這尼瑪……
這一刻,蒂姆·庫克的腦子有些混亂了。
似乎是個好事,但王宇飛明顯是奔著賺錢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