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飛再次重複道:“蘋果真的很賺,按照去年貴司的手機出貨量,我想第一個條件就能讓您心動吧?”
如果按照王宇飛的演算法,蘋果是真的很賺。
比如蘋果2018年全年銷售手機大概2.08億部。
按照腦機晶片一部手機30美元的授權價,這就需要60億美元。
而阿斯麥的極紫外光刻機加運費大概也就一個多億美元,十臺光刻機肯定不到二十億美元。分析儀的價值在跟光刻機比起來可以直接忽略。
賺翻了!
當然,蒂姆·庫克是肯定不會這麼算的。
首先蘋果一年下來手機的銷量肯定不會都是最新款。
起碼有兩成是之前渠道方的老款手機。
這大概就是4000多萬部手機,蘋果手機顯然不可能為老款手機在去設計一個可以搭載腦機晶片的主機板。
其次,最先進的EUV光刻機阿斯麥一年的產量大概也就二十多臺。
而且阿斯麥做生意有個很奇怪的規則,優先供貨公司的股東。
所以英特爾、海力士、三星跟臺島積電等等半導體行業各方面的領軍者都是阿斯麥的股東。自然而然的就擁有了優先供貨權。
這種情況下,蒂姆·庫克並沒覺得自己佔了便宜。
要直接拿十臺這種最先進的光刻機,他還得出面協調英特爾、三星、海力士、臺島積電這些大廠,想辦法讓他們放棄給他們的配額,這難道不付出利益搞得定?
更別提根據瓦森納協議,一次幫華夏一家公司弄十臺最新的光刻機過去,蘋果可能會冒很大風險。
當然站在王宇飛的角度其實也覺得自己放棄了很大的利益。
到不是沒想過自己去碰一下光刻機技術。
但在仔細研究之後王宇飛發現,讓暢享科技去碰這東西,等於浪費時間。
主要還是光刻機的技術涉及面太廣。精密光學、精密機械部分定位、偏振光照明技術、折返式投影物鏡、精密導軌系統等等等等……
光一個如何保護反射式醃膜免受微粒汙染,都還在困擾著整個業界。
不提所有的零件基本上都靠歐美的確的公司供應,光是想想阿斯麥要將數萬零件拼湊到一起,成為一臺光刻機,還要讓這數萬零件在電腦程式的控制下進行復雜協調聯動,運動精度誤差不能超過一根頭髮絲直徑的千分之一,就足以讓無數高科技公司望而卻步。
投入巨資去研究這項技術,出了成果估計也沒法跟阿斯麥競爭,這哪裡是投資,簡直是趟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