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您說的是對的,從絕對值上來說,熊孩子科技這艘飛船的初速度不算快,這也是受限於加速距離太短。”
專家亮出了一個模型:“星辰之橋作為地球拋石機的縮小版,全長為三百二十公里,這麼短的加速距離,想要達到3.9公里每秒的速度,就代表在加速過程中,乘客要承受5個重力加速度的壓力,這對沒有經過訓練的人來說,已經是極限了。”說著,這位專家道,“其實我現在很擔心,在飛船裡的乘客們現在是不是還好,對很多人來說,這種加速度足以致命了……”
專家這麼一說,不論是主持人還是電視前的觀眾都有些擔心了,畢竟,陳浩聰這些熊孩子們,並不是專業的宇航員啊!
主持人有些憂心道:“這麼說這次的發射有點太冒險了,承受5個重力加速度的壓力,也只能達到第一宇宙速度的一半,真的不如使用正常發射方式發射吧,太冒險,太冒失了……”
“客觀來說,能夠達到3.9公里的秒速,已經是極為驚人的了,通常我們發射火箭時,在一級火箭脫離,二級火箭燃燒到中後段,火箭離開大氣層時才有可能達到這種速度,使用星辰之橋發射,可以將三級火箭壓縮成一級,這是極大的成本縮減……”專家道,“但是,我認同你的說法,冒著這麼大的危險,只是節省了一半的成本,這確實太冒失了,我認為不值得……”
他正色道:“科學需要冒險精神,但是在有更優秀,更成熟,更安全的方法時,沒必要為了使用新技術而冒險,科學要冒險,更要謹慎,說實話,我看不出這次熊孩子科技一定要用星辰之橋來發射飛船的原因……”
他話音剛落,主持人已經聽到耳機裡傳來的聲音,對專家道:“我們剛剛接到訊息,超高速相機拍攝的畫面已經轉錄和處理完成,我們現在將畫面接入……”
他說完,對旁邊的專家笑道:“不知道會不會如專家所言,會是可口可樂瓶子的形狀……”
“希望是,我可是和人打賭請客的。”這專家哈哈一笑。
超高速攝像機拍攝下來的畫面,是一張張連續的圖片,在經過拼接和處理之後,一幀幀播放,展現出了一段依然有些模糊的影片。
影片上,一道炫目的白光從星辰之橋的尾端噴出,那一瞬間,空氣摩擦的火光、氣壓劇變的水汽,以及激波帶來的空氣扭曲,視覺效果上,就像是在星辰之橋的尾端,引爆了一顆炸彈,炸出了一團直徑數百米的巨大雲團。
然後,在這團雲團裡,飛出來了一艘白色的飛船,它的前端呈現出流暢的子彈頭形狀,並不像大家猜測的一樣,會是可樂瓶形狀。
專家有些失望但並不沮喪,他笑了一聲:“看來我要請客了,嗯,從畫面上來看,熊孩子科技的飛船外形比較普通……”
畫面慢慢播放,飛船的尾端開始收攏,專家笑道:“目測來看,這艘飛船的長度大概不到30米,很短小精悍,確實節省了不少能量。”
他的話沒說完,就呃了一聲,因為他發現在飛船的後面還連著一節,他笑了一聲道:“原來是兩級結構,是了,登月的話,單純一級動力還是不足,需要大量動力推動加速和返回……有第二級也不奇怪……等等,還有第三級?這是一顆標準的三級火箭?不對,這是……該不會還有第四級,這樣就不符合……這是……這是……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他的聲音越來越小,眼睛卻越睜越大,越睜越大,似乎要爆炸一樣。
“我的天!”主持人甚至失態到差點從凳子上掉下來了。
隨著飛船一節節地從雲團中抽出來,幾乎所有看到畫面的人,都意識到,為什麼熊孩子科技要用“星辰之橋”來發射這艘登月飛船了。
一節大概30米長,一共十六節,五百米長的……飛船?
特麼的,這不是一艘飛船。
這是一列火車。
一列從地球開往月球的火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