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次考察,陸葉千不看這些廠子的裝置,就看這些廠子的人。
不但看現在的員工,更要看退休的老人,看一家三代、四代都在一個廠子裡工作的員工家族的數量,看領導的為人處世,看他們的榮譽感。
然後再在這些廠子裡尋找熟練技術人員更多的。
在陸葉千和南冥商定的計劃裡,“懶神特種工業”,其實是一家研究性質的企業,並不是大規模生產性的企業,初期生產動力外骨骼,但絕對不僅僅限於動力外骨骼。
這家企業分為兩部分,大腦和手腳。
大腦就是研究人員,是南冥和陸葉千他們這批人。
而手腳就是一批高執行度,高技能的工人,他們可以成為研究人員的臂膀,幫研究人員完成他們的奇思妙想。
而這樣千變萬化的想法,是現階段任何機器和人工智慧,包括小白在內,都還無法完美理解和呈現的,還是必須人類自己來做,工具只能是輔助。在這個過程中,“懶神特種工業”的員工所要做的,是量身定製、手動裝配、細微調整、後期改裝等這些工作。
嚴格來說,“懶神特種工業”尋找的不是工人,而是工匠。
這種感覺有點像日本一些佔據細分市場和定製市場的手工作坊。
在細分領域,專精於一門的小公司,反而技術精湛,遠超那些大公司流水線產品。
這種工作中,責任心和恆心,有時候比技術更重要。
或許是因為出身軍方研究所的緣故,陸葉千這傢伙有一種工匠精神。
所以陸葉千更重傳承和心性,這是和整個懶神系反其道而行之的。
最終,他列出了一個列表,列表上有三家企業,打算找南冥去商量一下。
雖然現在的懶神系已經進入秒速時代,但陸葉千花費時間考察這些企業,南冥並沒有反對。
傳統這東西,現在更時髦的叫法,就叫做企業文化,但卻比企業文化要更深更重要,更確切的說,是企業血脈。
懶神系是一個太年輕的企業,銳意進取有餘,但卻缺少足夠的底蘊與沉澱,也缺少真正的工匠精神。
當然,所謂的工匠精神,並不是現在某些廠商的噱頭,拿來賣情懷的招牌。
而這次陸葉千找到的這些工廠,和懶神系,或者說和懶神科技是兩個極端。
懶神科技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這還是大叔級的蘇文傑拉高了平均年齡的緣故。
而這次陸葉千考察的幾個兵工廠,平均年齡最低的一家,也有42歲,蘇文傑去了都是小鮮肉。
南冥認為,總有一天,機器可以完全代替人類進行體力勞動,甚至代替大部分的腦力勞動,未來的人類或許唯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娛樂,但目前為止,還不可能做到這點。(又或者到了未來的許可權時代,人類成為其他一切事物的統領。)
但至少現在,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這些大叔級的工匠們,還有其存在的價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