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皇后沒意見,姬恆不反對,姬永平的正妃人選於是就這麼定了下來。
接下來的另外幾位庶出皇子,他們的母妃也個個不甘落後,在姬永平討得了姬恆的賜婚聖旨之後,這幾個同樣野心不小的女人也紛紛上前,為自己兒子求起了賜婚聖旨。
姬恆不偏不倚,他的每一個兒子,都在他徵求過女方家人的意見之後,得到了被聖旨賜婚的榮耀。
當然,能得到這份榮耀的就只有身為皇子們未來正妃的那幾個姑娘,其他只能身居側室之位的姑娘們,姬恆是不會自降身份為她們賜婚的。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原本想給姬永安做側妃,最終卻發現吳皇后根本沒有再為自己兒子擇選側妃的姑娘們,最終基本全都成了其他庶出皇子的側妃。
這些姑娘既然敢打最有希望登上帝位的姬永安的主意,自身條件自然不會多麼差勁。
事實上,在場的這些姑娘裡面,自身條件以及家世背景都比她們強的,其實也就只有區區不到十人。
絕大多數人,不是自身條件比不過她們,就是家世背景太過普通。
這種相對拔尖兒的人自然會被姬恆的那些妃子、庶子看進眼裡,她們正想積攢助力,這般自己送上門來的姑娘,他們當然不會白白放著不去收攬。
而這些姑娘雖然心悅姬永安,卻也不會在這種時候拒絕嫁給其他皇子做側妃。
首先她們身後的那些勢力雖然有值得利用的地方,但卻遠遠不到可以讓她們以此為憑,拒絕皇室子弟聯姻要求的程度。
這些姑娘平時再怎麼錦衣玉食、嬌生慣養,這京城官場上最基本的利害關係,她們的父母兄弟卻也還是教過她們的,而她們既然享受了家族的庇護,為家族出力就也成了一種必然。
說白了她們其實都是依附家族而生的菟絲花,家族可以給她們榮耀和富貴榮華,自然就也可以左右她們的人生、讓她們為了家族做出犧牲。
“剩下的你們自己看著辦吧,皇后和永安跟朕回宮。”定下了兒子們的正妃人選,姬恆就打算直接擺駕回宮了——他對自己兒子準備納哪些姑娘為妾沒興趣,所以並不打算在此浪費時間。
吳皇后如果不是因為身為姬恆的正妻、他庶子們的嫡母,更是半點兒都不想摻和這些,所以姬恆此言一出,吳皇后立刻順水推舟,跟著姬恆回了宮裡。
姬永平還有些意猶未盡,除了有位份的正妃、側妃,他還想要給自己以及自己的同母弟弟分別挑選幾個家世背景還算不錯、本人也溫柔貌美的侍妾。
身為皇子,姬永平一向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很高,雖然他面上總是做出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但其實骨子裡卻是個相當自大的人。
在他看來,普天之下的所有女人,都該以能夠嫁入皇家、能夠嫁給他這個風度翩翩的皇子為榮。
如果不是姬恆多事兒,把他們選妃的範圍給框定死了,姬永平都想去求娶左相的嫡長孫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