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一千九十二章 把地面站打到天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九十二章 把地面站打到天上 (1 / 2)

莊建業此話一出,原本因為GSN—500MAX精確制導炸彈而氣氛不錯的現場,就如同刮過一陣寒潮一樣變得詭異而又冰冷。

尤其是總部首長,臉色無悲無喜,但那雙看透世事的眼眸卻閃過一陣掙扎,半分的無奈,最後交織成難以決斷的猶豫,最終歸於一種無可名狀的沉默。

莊建業說的這些話,總部首長等人不清楚嗎?

當然清楚,甚至比國內任何人都要清楚,要知道因為GPS的問題分別在1994年和1996年遭遇兩次重大挫折,導致國內如同被人捏住了卵蛋,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只能憋屈的低頭認慫。

正所謂知恥而後勇,於是國內在1994年上馬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然而這類佈置在近地軌道空間的基礎設施可不是過家家,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立個Flag就能把事兒辦成了。

那是需要科研、資金、甚至是國力來支撐的綜合性產業。

不說其他的,就是普通的架橋鋪路還得出圖紙,上裝置,投走進,進人員,然後才能開工上馬,更何況還是瞄準星辰大海的衛星導航系統。

所以專案一上馬便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首先便是資金問題,根據有關部門計算,如果要建成類似美國GPS這類高水平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保守估計需要1000到1500億人民幣。

這還是直接投資,要是算上零零碎碎的間接投資,總規模可能要超過2400億人民幣。

九十年代中期的2400億,哪怕時間跨度達20年,那每年的投入也要達到120億之多。

問題是這長的時間跨度,這麼大的投資規模,能夠給國內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率,能拉動多少GDP,能促進多少產業的發展,全都是未知數。

因為整個專案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才能看到初步的效果,以至於很多決策審批的領導去職退休,甚至黯然長逝都未必能夠看到效果如何。

如果成效好的話,自然皆大歡喜;要是效果奇差,誰來背這個責任?

不確定性如此之大,令不少領導都望而卻步,寧可多審批一些近期見成效的專案,也不敢豪賭十年、二十年之後的身後事。

其次便是技術方面的問題,國內在衛星導航方面可以說是毫無經驗,也就談不上所謂的技術儲備,從零開始自然是困難重重,其他不論,單說導航衛星上的核心裝置原子鐘,數遍國內各單位,就沒一個人見過這東西長什麼樣的,自然就談不上製造,更談不上精度。

而原子鐘只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一個核心部件,至於衛星的使用壽命,內部裝置的整合等等問題,都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無法逾越的難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便是國內不具備在全球設定衛星授時地面站的客觀條件。

別說是國內了,就是俄國和歐洲同樣不具備,唯一能夠在全球佈置地面站,且毫無顧忌的只有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GPS能夠做到精確授時,定位準確的關鍵所在,因為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當中,如果說太空中的衛星是眼睛的話,那麼配套的地面站就是耳朵。

兩者缺了哪一個都會讓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成為聾子和瞎子。

就拿前些年拿起GPS訊號故障來說吧,原因便是美國位於日本東京的地面站出現故障,導致覆蓋東亞的GPS訊號出現延遲而導致精度降低。

可見地面站對整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重要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