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九百九十三章 打破壟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九十三章 打破壟斷 (1 / 2)

聽了潘旭的話,記者立刻來了興趣,問:“能介紹下這套技術的具體應用嗎?”

“我們目前是將這套旋轉導向鑽井系統應用在勝利油田的老舊礦井上,以便能夠將周圍的分散成油氣也能夠開採出來,從而將即將封閉的老舊礦井重新煥發新的生機。

不過這套系統最大的應用卻是在海上石油\\天然氣鑽井平臺上……”

潘旭舔著大肚子,一本正經的侃侃而談,然而他所說的每一個字卻如同一記記重錘轟擊在邁爾斯和蔡衛國的心頭上。

沒辦法,如果是空氣儲能電站是讓邁爾斯和蔡衛國稍微忌憚的話,那騰飛集團拿出來的這套旋轉導向鑽井系統可就是斷掉兩人腦袋的鋒刃,連半點兒轉圜的餘地都沒有,直接完成GG。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兩人就是用這套系統脅迫中海油終止與騰飛集團的合作,從而打擊騰飛集團燃氣輪機的銷售業績。

因為無論是邁爾斯還是蔡衛國,都覺得旋轉導向鑽井系統只有美國才能掌握,而且也只有這套系統能夠讓海上石油\\天然氣鑽井平臺的開採成本降低30%以上。

眾所周知,埋藏在海底的石油或天然氣,由於地址構造原因,不可能像中東沙漠地區那般,形成一個巨大的地址空腔,然後在空腔內部蓄滿了石油和天然氣,只要直上直下的插根抽油管子就能把石油給開採出來。

通常的情況都屬於氣泡似的多空腔不均勻分佈。

這就導致海上石油的開採難度大不說,成本也高得嚇人。

為了維持成本,實現石油利潤,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海上石油開採都是找那些空腔儲量比較大的地方下井,等這處空腔開採結束,海上石油鑽井平臺便會依靠自身動力,機動到下一處儲量大的空腔繼續開採。

至於其他的小空腔,就只能無奈的放棄。

然而往往這些小空腔內富含的石油或天然氣儲量加在一起遠遠大於那幾個大空腔的儲量,就這麼白白丟掉實屬可惜。

於是從八十年代開始,美國便根據墨西哥灣海上石油開採的實際情況,研製了一種能夠在地下靈活轉向的旋轉導向鑽井系統,使原本直上直下的豎直鑽井,成為可以被人隨意控制的靈巧轉頭,在地下一邊利用先進的探測裝置勘探石油或天然氣,一邊利用自帶的抽取系統將石油或天然氣開採出來。

於是乎? 這種旋轉導向鑽井系統在地下就如同遊戲中的貪吃蛇? 追著埋藏在地下的石油或天然氣的空腔跑,吃掉一個就去下一個? 直到把周圍數千米範圍內的空腔全部吸乾? 在移動海上石油鑽井平臺去吸下一個區域。

如此一來,海上石油或天然氣的開採不但提高了效率? 更重要是能夠快速提高石油或天然氣的產量,從而維持住現有的成本水平? 間接提高整個的利潤空間。

可謂是一舉多得。

正因為如此? 從1994年美國將第一套旋轉導向鑽井系統應用於商業開採後,立刻便在國際石油市場上引起了轟動。

靠著北海石油發家致富的挪威迅速跟進,從美國引進了數套旋轉導向鑽井系統,用於兩座已經被斷定屬於過度開採的兩個海上油田? 很快便利用這種全新的開採技術將兩個老油田的產量提升到最巔峰時刻? 為挪威創造十分可觀的能源財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