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中國騰飛是真的不想要,好不容易可以輕裝上陣了,腳步輕快了,沒有三高了,多好!
憑什麼還要給自己加負擔?
好好搞自己的航空、航天既符合時代發展,又順應潮流,憑什麼說接就接?
可中國騰飛不接,國開行的壓力就非常大,那些靠著西南醫療的政績起來的領導幹部們可不是那麼好相與的。
國開行如果把業績做上來還則罷了,業績瀑布式下降那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得跟你拼老命。
問題是國開行那有什麼管理實體制造業務的人?
來幾個搞金融服務的,覺得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就削減從中國騰飛的供應鏈採購,結果可好,整個西南醫療差點兒沒崩。
沒辦法,西南醫療雖然是從中國騰飛的母體分出來了,但那根叫做臍帶的東西卻始終沒斷,那個莽夫要是看不過眼咔嚓一下給剪斷了,中國騰飛損失的不過是幾個錢兒,但西南醫療除了撲街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而西南醫療要是撲街,整個浣城就塌了半邊天,就業、民生、財政、政績統統都化為泡影,當地不跟國開行拼命才怪呢。
可如果讓國開行重建供應鏈,理論上可以,但現實中卻很難完成,原因很簡單,因為有不少零部件和設計資料只有中國騰飛有,其他地方根本就找不到。
就比如說西南醫療研製的各類多功能方艙所使用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數遍全世界,就只有中國騰飛這邊型號最全,質量最好。
還有呼吸機所使用高效能渦輪泵,能達到每分鐘一萬轉以上的高速醫療渦輪泵全世界也只有中國騰飛能夠做出來。
還有核磁共振上的半衰期掃描器,國內同樣是中國騰飛這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國外到是有同類產品,問題是價格貴的要死,真要採用的話,整個核磁共振的成本將提高好幾倍,屆時醫院採購成本增加,間接的等於患者就診的費用增加,變向的增加患者的負擔。
既然搭建不起自己的供應鏈,那這個爛攤子還是甩給中國騰飛的好,自己每年那點兒分紅就好,於是國開行是求爺爺,告奶奶,硬是把西南醫療塞給了中國騰飛。
類似的情況還有歸於中信集團的園裡電力裝置有限(集團)公司;歸於冶金行業的鋁鋰合金冶煉公司;歸於某中字頭企業的零度機電裝置有限公司……
總而言之,不少曾經在騰飛投資旗下的製造類企業,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紛紛被新東家給換回來。
大體的情況跟國開行差不多,都是供應鏈方面解決不了,企業利潤下滑,當地炸毛開始施壓,無奈只能把實體重新剝離出來。
莊建業也是愁呀,好不容易推出去的零零碎碎,現在又都堆回來了,還能怎麼辦,只能勉為其難的幫著兄弟單位收下,勉勵的照拂一二。
但莊建業還是跟這些中字頭的兄弟單位約法三章,實體他留下沒問題,不過房地產,大宗商品交易,金融服務這種虛頭巴腦的東西,他是堅決不要,理由是能力有限,實在是忙不過來。
其實都不用莊建業去說,這些中字頭企業也不可能把這些真正撈錢的行業給還回去。
他們只是對實體經營實在是沒那個心力和能力,天天苦哈哈的折騰,到頭來能賺多少?
哪有在鍵盤敲兩下,大筆錢財進賬來的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