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瀾滄江”專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瀾滄江”專案 (1 / 2)

話音即落,螢幕上便出現三個龍飛鳳舞的大字“瀾滄江”!

“這是我們中國騰飛航空發動機集團打造的一款全新的航空發動機,巡航推力72噸,加力推力125噸,總質量1.38噸,推重比為9……”

湯莉莉拿著鐳射筆介紹著螢幕上的航空發動機的基本情況,但在場內的專家和海軍的領導們卻已經不是目瞪口呆那麼簡單,而是徹徹底底的石化在當場。

更準確的說,當“瀾滄江”這三個字出現在螢幕上時,不少了解國內航空界情況的資深人士就已經被驚得說不出話來,特別是黃峰等一眾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人,就差沒把下巴掉在地上。

旋即一系列疑問便在腦海中刷屏一樣湧現……

“瀾滄江”專案不是暫停了嘛?中國騰飛怎麼還堅持?

航空工業內部不是確定以仿製俄製AL—31重型航空發動機為主嗎?中國騰飛怎麼還另起爐灶?

最關鍵的是,重型航空發動機國家層面明顯只支援航空工業這邊,中國騰飛哪兒來的經費?

其實不止是黃峰等人由此疑問,在場的其他人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在差異與中國騰飛居然拿出了“瀾滄江”專案,按理說作為AL—31航空發動機的仿製專案的備用方案,隨著仿製整體進展順利,備胎般的“瀾滄江”早應該處在冷宮狀態才對,怎麼就這麼突兀的出現在眾人的眼前?

以至於場內眾人就跟見了鬼一樣,想不震驚都難。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瀾滄江”航空發動機專案作為一個個事實上下馬的專案就不應該出現在這裡。

而這其中的曲折就複雜了。

隨著中國騰飛在航發領域的長足進步,給予部隊更多的選擇,因此當中國騰飛在九十年代開展第三代核心機的研製,並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甚至做出了推重比為9的試驗性中型機後,部隊方面便調整了重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策略,即以之前由航空工業部改組的航空工業集團為主,調整為航空工業集團和中國騰飛並重的格局。

具體的情況是以航空工業集團牽頭俄製的AL—31重型航空發動機的仿製工作;以中國騰飛為核心研製國產重型航空發動機,即所謂的“瀾滄江”專案。

本來雙線並重的格局發展良好,甚至在九十年代中期中國騰飛都已經造出應用第三代核心機的WD—70型重型航空發動機,加力推力達到128噸,推重比8.5,各項效能指標並不亞於俄製的AL—31,特別是燃油損耗比更是大大優於AL—31,也因此得到總部首長等諸多部隊領導的好評。

如果按照這條技術路徑發展下去,WD—70型重型航空發動機必然會走向成熟,成為十號工程、新型艦載戰鬥機甚至是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首選動力。

可問題是,這個假設條件前有一個“如果”,就意味著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