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和平使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和平使命 (1 / 2)

的確是失策,十年前誰能想得到進入21世紀的國內經濟就跟開了掛一樣,一路的高歌猛進。

年平均增長率高達8%以上。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在未來十到二十年的時間裡,國內經濟的基本面依舊向好,高增長還會持續。

於是在九十年代中後期做出的一系列預測幾乎完全失效,因為按照當時的預判,國內gdp能夠在2015年趕上日本已經算是奇蹟中的奇蹟,2020年達到這個目標才算是正常操作。

可是現在,最新的預測模型顯示,國內在2010年的gdp就會超過日本,等到2015年國內gdp將會是日本的兩倍,到2020年甚至會超過日本三倍。

這個就過可比當年最樂觀的預計還要厲害,這也就難怪海軍會不遺餘力的加大投入了。

都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如果沒有相匹配的防衛力量作支撐,那還不得成為一坨任人宰割的肥肉?

看看日本失去的這麼多年就應該知道,獨立自主的國防是多麼的重要。

所以6艘航母多嗎?

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和最大的工業國,這點體量並不多。

問題是十年前可沒人這麼認為,主流的觀點是能在2020年擁有兩艘6萬噸級的常規航母已經是極限,再多就有可能壓垮財政。

而兩艘6萬噸級的常規航母所有艦載機,即便是把教練機都算上滿打滿算也不到一百架,而且依照九十年代海軍蝸牛爬一樣的裝備更新速度,就這不到一百架的量還很可能是一錘子買賣。

再加上這不到一百架飛機還是戰鬥機、預警機、直升機、教練機等多機種的集合,分到各個製造廠不但型號技術複雜而且數量進一步減少,完全得不償失。

正因為如此,當時的幾個主流製造廠對海軍艦載機的興趣都不是很大,就算有興趣的,諸如東北航空工業集團,那也是拿著空軍的陸基飛機進行改造,而不是另起爐灶做個新型號。

原因很簡單,裝備量那麼小,搞個新型號完全就是浪費資源,在空軍機型的基礎上能湊合用就行,反正又不指望兩艘航母真的能在大洋深處去乘風破浪。

能做到合圍某島的戰略目的就夠了。

哪成想不過短短的十年時間,海軍居然規劃出6艘航母,其中超過一半兒是8萬噸級的超級航母。

這麼大規模光戰鬥機就超過一百架,算上預警機、直升機、教練機、無人機……至少也有4個航空兵師的體量。

這買賣就很可觀了,別說一口全都吞了,就是各大航空製造廠幾個型號分一分,都夠吃好幾年的。

結果中國騰飛居然將這一大批海軍艦載機型號一股腦的全部打包帶走。

那可是至少4個航空兵師的體量呀,不眼紅才怪呢。

可問題是眼紅也沒用,誰讓人中國騰飛押寶押對了,先一步開展專業艦載機的研究和探索,十多年下來早就跟其他友商在艦載機方面拉開相當大的差距,以至於現如今其他友商就算想奮起直追都不可能。

畢竟經驗和積累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彌補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