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技術領導不管怎麼做,反正老臉是完犢子了,不尷尬還能怎麼樣?
“莊總,我有個疑問……”
便在這時,許久未說話的高階研究員打破了現場頗為尷尬的氣氛,令一眾技術幹部紛紛將疑惑的目光投了過來,那意思很明顯,您老這是啥意思,就不覺得尷尬嘛?
講真,如果說尷尬,沒有比這位高階研究員尷尬的了,想當年他可是親自將騰飛集團從申請名單上給劃下去,現如今人家卻憑藉著NB—996和NB—985實現了在高品質航空鍛件製造上的革命性突破,上演了技術領域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熱血戲碼。
作為當年的決策人,高階研究員已經不是尷尬那麼簡單,而是一張老臉早就被轟成了渣渣。
若非如此,前來中國騰飛的時候那麼高調的高階研究員怎麼在見到NB—996後變得那麼的安靜?還不是因為自覺丟臉,能低調就儘量低調唄。
然而不同於其他技術領導,高階研究員畢竟是參加過兩彈一星工程各類鍛件兒配套生產的存在,那種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務實做派依舊沒有改變,哪怕因為丟臉和尷尬會有些猶疑,可一旦覺得某件事有助於產業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什麼尷尬和丟臉,這位老牌的高階研究員還真就不在乎。
於是他拿著莊建業介紹殲—8E多用途戰鬥機時,現場工作人員分發的有關NB—985Plus金屬3D印表機的技術說明,然後翻到一頁標著“某大型航空金屬鍛件兒金相分析”的說明,看向莊建業:“從說明上看,NB—985Plus金屬3D印表機的大型金屬鍛件兒的品質還是不錯的,所以我詢問下莊總,NB—985Plus金屬3D印表機對類似殲—8E多用途戰鬥機這樣的大型結構框架的最大製造尺寸是多少,額……這個說法或許不太明確,那就直接給個數值吧,能不能生產橫截面長度為5.8米的大型鈦合金結構元件?”
這話一出,在場的眾人便是怔了一下,但下一刻包括軍內大領導在內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不約而同的投向了莊建業。
希冀而又忐忑的看著這位年輕的央管幹部。
這要是外人再次會覺得有些難以理解,不就是從4.2米增加到了5.8米,能不能做出來有那麼重要嗎?竟然令軍內大領導都這麼緊張?
然而只有資深的業內人士才明白,5.8米的橫截面長度意味著什麼。
要知道那可是美國F—22戰鬥機機體主結構框架的引數數值,看著也就比殲—8E多用途戰鬥機的4.2米的橫截面長度多出1.6米,問題是在作戰飛機上別說多出一米多,就是多上一厘米那都是顛覆性的。
更何況F—22戰鬥機作為下一代作戰飛機的典型代表,具備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因此要卻機體結構強度不但要特別強,而且要儘可能的減輕重量。
所以要求這樣的大型結構件兒必須一體化成型,如此才能保證結構強度的同時,儘可能減少類似部件的使用數量,從而達到結構減重的目的。
問題是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但製造難度同樣高的嚇人,美國人為此反覆研究了十餘年,也沒突破這樣大尺寸結構件的一體化成型工藝。
最後只能將這樣的結構件拆分成三個部分進行製造,然後利用線性摩擦焊將三個部分組合起來,形成統一整體,這才算解決了這個難題。
基於這個原因,軍內大領導等人心情也就不言自明瞭,如果中國騰飛能夠生產5.8米長的大型結構件的話,那就等於說國內在大型航空金屬結構件的製造技術超越F—22的生產技術,換了誰能不緊張?
莊建業當然明白這其中的含義,不過他卻沒緊張,而是亦如平常那樣笑呵呵的說道:“5.8米的橫截面長度有什麼的?就在幾天前,我們生產了一個橫截面長度為7.2米的鈦合金大型結構件兒,就這,還沒到我們能力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