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這個試驗型號在八十年代初的裝備的下馬潮中,被無情的砍掉。
但卻在八十年代末與空軍的十號工程、陸軍的第三代坦克、海軍的第二代水面艦艇一道,並列為當時國防裝備的四大工程,其成果便是前兩年在五十週年國慶閱兵中壓軸出場的DF—3X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只不過研製DF—3X的時候,負責單位由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轉到了航天某院下屬的固體火箭研究單位,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雖有部分參與,但已經屬於邊緣配套單位,最多也就是對曾經的之前下馬的固體戰略導彈試驗型號進行技術說明和資料匯總。
至於航天某院在這個基礎上如何改進和升級,就沒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什麼事兒。
雖說,藉著DF—3X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專案,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引以為傲的老底子被掏空了,但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國內能夠從事運載火箭研究的研究單位本來就少,固體火箭方面的就更是鳳毛麟角。
且個頂個都是各個部門的心肝兒寶貝。
好不容易遇到個不受待見的,莊建業簡直都樂壞了,哪怕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近些年裝置已經嚴重老化,人才也流失嚴重,但基本的架構還是保留下來了,這也就罷了最難能可貴的是,當初由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牽頭研製的第一代固體戰略導彈試驗型號的相關技術資料,也被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完整的保留下來。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一致希望能夠利用這個下馬的型號打個翻身仗,於是跟上級是據理力爭、苦口婆心這才得以保留。
而這也是莊建業最滿意的地方,同時也是給予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中國騰飛重點單位的關鍵所在。
畢竟有了這些技術資料在,中國騰飛的快速火箭發射系統的構建就要輕鬆得多,哪怕這個型號缺點比較多,比如說發射時間準備過長,裝配環節過於繁瑣,裝藥穩定性有待提高。
可既便如此,相較於如今作為主力的液體運載火箭,不到一個小時的發射準備時間還是要強上不少,而且進行改進,發射準備時間會進一步提高到30分鐘,屆時其高效的發射速度將極大的降低發射成本,從而成為中國騰飛競爭國際航天發射業務的主力。
為此,莊建業的廣告詞都想好了:“DF—3X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同款運載火箭,安全、高效、省心!”
至於虛假宣傳,莊建業根本就不在乎,因為他說的可都是大實話,DF—3X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是在第一代固體戰略導彈試驗型號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本來就跟中國騰飛的快速發射系統同源,如何算得上虛假宣傳?
最起碼比那些用新增劑調出桃子味兒汽水,非要說用日本出產桃子做出的高檔飲料的實誠得多。
當然了,這些還都是後話,畢竟要把第一代固體戰略導彈試驗型號改造成快速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還有不少的技術門檻要突破,而為了貫徹莊建業低成本快速發射的理念,中國騰飛必須從材料到製造全流程進行把控和最佳化,正因為如此,快速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問世尚需一些時日。
但這並不妨礙莊建業把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雞肋一般的“勇士”火箭炮系統拿來做個無本的買賣,併為此還賦予了一個極具中國騰飛特色的新代號,DZB—110型遠端火箭炮系統。
如果奧斯曼要,就先簽一個價值5億美元的DZB—110型遠端火箭炮系統零部件供貨合同,由中國騰飛提供總數為64套DZB—110型遠端火箭炮系統的零部件,由奧斯曼方面負責組裝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