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是無人機收益的十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是無人機收益的十倍 (2 / 2)

無人機這東西,從外部的硬體兒,到內部的執行軟體,就好比是當年的竹蜻蜓,中國騰飛隨便拿把刀就能削出來,完全沒有任何難度。

無論是王者歸來,還是回馬槍,絕對是想怎麼玩兒就怎麼玩兒。

相較於此,民用客機方面中國騰飛可就沒有這麼隨心所欲了,特別是90座以上的支線\\幹線客機,除了運十的部分經驗外,幾乎是兩眼一抹黑,與波音上馬的波音787以及空客預計動工的A380相比相差至少25年。

這還是中國騰飛這些年一直堅持不懈追趕的結果,還是有著如此巨大的差距,若是因為一時的困難而放棄的,回過頭來再想追可能黃花菜都要涼透了。

運十的慘痛教訓就不說了,蘇聯解體後對俄國民用航空製造業的打擊難道不明顯嗎?

要知道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蘇聯、乃至中東歐的航空運輸可都是蘇聯民用航空製造業的天下,伊爾系列、圖波列夫系列、雅科夫列夫系列並不比波音、麥道和空客差多少,但一場解體浩劫直接葬送了俄國的民航製造業。

等著俄國在2000年前後回過味來,準備重整民航製造業時方才發現,除了空蕩蕩的廠房,從人才到裝置,從材料到發動機幾乎沒有不缺。

即便湊合著弄出一款大飛機,也沒辦法與波音和空客競爭,因為這兩個巨頭的民用客機已經開始使用複合材料,推力更大、油耗更小的新型發動機,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早就把俄國貨遠遠甩在身後。

就好比是俄國的拉達轎車和德國的大眾甲殼蟲,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連競爭都沒得競爭。

本來國內市場狹小,產品的品質又上不來,勢必導致造一架虧一架,如此一來便導致俄國的民航製造業愈發的不景氣,進而導致全面衰落。

從基本面來講,國內並不比俄國好到哪兒去,甚至在技術上還比不上俄國,畢竟人家祖上在這方面闊過,國內至今連100座以上的大飛機還沒碰過。

不過有一點俄國是比不了的,那就是國內的經濟發展更快,民眾的生活水平提升的迅速,進而促使國內擁有遠比其他國家更大的發展潛力。

不說別的,從1985年到2000年這15年的時間裡,民航運輸增長了整整23倍,飛機運營數量也從1985年的不到300架,發展到2000年的超過2000架。

那可是整整兩千架大型客機,除了空客就是波音,按照一架2億美元的均價計算,2000架就是4000億美元。

換句話說,過去15年的時間,空客和波音一共捲走了超過4000億美元的鉅額收益。

而未來的15年,隨著國內的經濟的持續發展,這個數值將至少翻三倍,那就是12000億美元!

幾乎是無人機收益的十倍!

是在無人機領域打轉轉,搏幾個小錢兒,還是悶頭繼續拼一下,把國內愈發壯大的航空市場吞下,這似乎並不是一個多難的選擇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