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反航母作戰體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反航母作戰體系 (2 / 2)

國內自然沒有蘇聯那麼瘋狂,但利用幾顆偵察衛星和資源勘探衛星對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的重點區域進行重點偵察的能力還是有的。

能發現航母,接下來就是打擊了,傳統的作戰方式很難敲開航母戰鬥群那厚厚的防護層,但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攻擊武器達到了一定速度,讓航母各項防護舉措來不及反應就直接GG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為此蘇聯時代大力發展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而國內則更進一步,使用能夠實現高超聲速的反艦道導彈。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便是將偵查力量與攻擊力量有效的整合起來,從而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增強效果。

在這方面,蘇聯做的就不夠好,兩大體系的整合做得過於複雜,涉及到了地面衛星接收站,海軍司令部指揮中心,空中的圖—142反潛巡邏機,艦隊核心的航空母艦和核動力巡洋艦。

層層疊疊的機構和節點導致整個指揮作戰鏈條冗長而又複雜,以至於往往一道命令需要經過四、五個重複的播發才能下達到基層執行。

也正因為如此,蘇聯在反航母作戰方面的侷限性很大。

對此蘇聯不是沒想過做出改變,問題是以當時的技術水平,能做到蘇聯的程度已經是整個太陽系最強大的反航母力量了,想要改進除非技術能更進一步。

問題是技術進步了,蘇聯也解體了。

在這方面摸著蘇聯過河的國內不得不說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得益於摩爾定律的持續推進,大規模積體電路被做得越來越小的同時,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以往三、四個節點接力傳遞的東西,一個平臺一個節點就能有效的完成。

可以說阻礙蘇聯完成反航母作戰體系進化的技術阻礙,進入後冷戰時代已經不算是個問題,然而國內在系統整合上趕上了好時代,卻因為過去幾十年的短板在平臺方面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

翻遍國內壓箱底兒的老寶貝兒,居然就沒有一款能夠在航母戰鬥群面前擁有極高生存能力的節點平臺。

這就令國內面臨比蘇聯時代還要尷尬的境地,那便是根本無法統合偵察與打擊力量,也就談不上反航母作戰體系的建設。

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騰飛的TY—22出現在眾人眼前,並且向他們展現了TY—22統合偵察與打擊的優異能力。

這也就罷了,最關鍵的是TY—22可不是一般的無人機,而是一架貨真價實的隱身無人機,這在整個反航母作戰體系中的意義可就無比巨大了。

要知道航母戰鬥群的防空能力與陸地上的要地防空其實差不太多,都很難發現隱身目標,或者說對隱身目標及其不敏感。

既然如此,那TY—22隱身無人機就解決了節點平臺最重要的問題,那便是生存力。

再加上其18000米的飛行高度,8400公里的航程,可以想見未來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的廣闊空域上必然成為TY—22隱身無人機自由翱翔的自留地兒!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