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貴,也就8億美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貴,也就8億美元 (1 / 2)

是的,就是科技碾壓!

因為中國騰飛生產初教6MAX中段翼身融合體所使用的工藝概括起來就兩個字:衝壓!

當然,在航空製造領域的衝壓可跟一般的衝壓不同,無論是材料還是工藝,亦或是難度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不說別的,就拿生產線上最大的那臺封閉式的裝置來說,如果巴洛托夫沒猜錯的話應該是一部集合了熱處理和初級衝壓成型的一體化裝置。

衝壓自不必說,關鍵是熱處理這個步驟,所使用的可不是簡單的加熱處理,而是應用了一種叫做溫熱成型的全新技術。

相關研究發現金屬在室溫與晶體再結晶之間的某個溫度中,延展性和拉伸性會成倍的提升,從而提升金屬材料的利用率,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就比如說普通的鋁合金,在280攝氏度的溫度下,延展性從常溫的20%提升到80%。

正因為如此,溫熱成型技術一經問世便成為高效的金屬鈑金件兒的高利用率被航空航天、汽車製造、船舶重工、機械製造等幾乎所有工業門類所青睞。

特別是航空航天,所使用的金屬材料非富即貴,如果能提高10%的利用率,節省的費用就十分可觀,更何況是提升50%以上。

問題是等溫成型技術好是好,原理也不難,卻有一個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難題,那就是加工金屬材料最佳的延展溫度是多少,如果確定不了這個數值,就算有了溫熱成型裝置也做不出最高效的金屬鈑金延展件兒不說,反而還會適得其反,導致廢品率積增。

幾年前南韓就吃過這方面的虧,覺得自己水平可以了,學者歐美巨頭也採購了一臺航空航天專用的溫熱成型衝壓裝置。

結果拿回來一用才發現,在歐美廠家試用效果優異的裝置,落地南韓就跟犯了水土不服病一樣,根本就生產不出合格的產品,於是南韓向歐美廠家提出控告。

人歐美廠家派人看了一圈兒後,給出的答覆差點兒讓南韓崩潰。

你們購買裝置的錢只夠應用低碳鋼這類普通材料衝壓所用,想要製造鋁合金、鋁鋰合金乃至鈦合金衝壓件兒,不好意思,一套資料最少要1800萬美元。

這還不算,所有資料升級由歐美廠家人員處理,南韓不得有人在場,除此之外,資料升級完成南韓廠家每年還要支付500萬美元的維護費,如有進一步升級需要重新核算。

換句話說,裝置是你南韓的,但靈魂卻是人歐美製造商的,南韓充其量就是個工具人兒,花了錢,捱了累不說,到頭來還得讓歐美廠家各種白瓢,而且還是換著姿勢換著花樣的白瓢。

南韓人鬱悶的想要吐血,卻又無可奈何,只能重新投入鉅額資金升級裝置資料,沒辦法,誰讓歐美的航空准入將某些溫熱成型衝壓件兒列入安全標準,你不跟進連融入人產業鏈的資格都沒有。

因此哪怕是被人當冤大頭狠宰,那也認了。

南韓說起來還算好的,最其他撓頭伸出去,歐美廠商拿著屠刀還能揮下。

俄國就沒這個福分了,哪怕脖子洗乾淨讓歐美廠商宰,人家都懶得下刀。

是的,哪怕俄國認宰,人歐美廠商也不賣給俄國類似的裝置,就更別說這種裝置背後的寶貴資料了。

事實上對於鈑金成形技術和金屬材料研究蘇聯並不弱,不然也不會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那麼輝煌的成就,奈何蘇聯解體一下子打亂了原有的科研計劃和產業分工,導致俄國在這方面一落千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