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DZB—221空射彈道導彈在作戰平臺的選擇上並不僅限於改進型轟—6,畢竟改進型轟—6對於DZB—221空射彈道導彈這種靈活度極高的高超聲速武器來說還是顯得有些笨重。
畢竟DZB—221空射彈道導彈的重量才4噸,改進型轟—6最多也就能掛在3枚,在這樣的情況下介於轟—6自身的氣動特點和內部結構,很難做到在0.9馬赫的速度下發射DZB—221空射彈道導彈,因此作戰效能上有所下降。
所以利用戰術飛機搭載的效能會比速度慢的轟炸機搭載更具殺傷力。
而數遍國內空軍的機型,能夠掛在DZB—221空射彈道導彈的戰術飛機只有蘇—27系列可以承擔,因為這型飛機的機腹串聯掛架足夠長,也足夠寬,更重要的是俄國人利用蘇—27系列做過搭載“日炙”反艦導彈的試驗。
要知道這款專為“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打造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重量達到了4.5噸。
這樣的大傢伙蘇—27系列都能輕鬆搭載,只有4噸且尺寸更小的DZB—221空射彈道導彈自然是沒問題。
當然了,蘇—27的早期型號是無法搭載DZB—221空射彈道導彈的,畢竟作為一款空憂戰鬥機,不但缺乏對地攻擊模組,機身的結構強度也無法適應4噸重的大傢伙摧殘。
只有蘇—27的改進型方能勝任。
這也是為什麼空軍在獲得蘇—27空優戰機,有了FBC—1A這樣的優異的戰鬥轟炸機以及強—5改進型近距支援類飛機後,依舊花費重金採購俄製蘇—30MKK的原因所在。
增強空軍的對地打擊能力是一方面,但更為重要的是DZB—221空射彈道導彈的存在,正因為如此空軍沒有如新德里一樣在蘇—30上加入一系列的所謂“高新技術”,而是很務實的強調三點:
第一機體結構要滿足大掛載狀態下的正常使用。
第二載彈量要有保證。
第三對地攻擊模組的冗餘度要高。
而這三點要求恰恰是為了滿足DZB—221空射彈道導彈需要,有針對性提出的,結果反倒是被新德里媒體大肆貶低為保守,沒有他們新德里的技術先進,殊不知國內的蘇—30MKK是有DZB—221空射彈道導彈的。
以蘇—30MKK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配合DZB—221空射彈道導彈1500公里的射程,再加上其超強的高空變軌以及高超聲速的突防能力,一架蘇—30MKK足以抵得上一個中程彈道導彈發射營。
更為重要的是蘇—30MKK作為戰術飛機機動靈活,即可在縱深的二線機場發起遠端奔襲,又可以在一線機場直接突擊,偏偏DZB—221空射彈道導彈的射程擺在那兒,如假包換的防區外攻擊,絕對的我想打你就打你,你想打我也打不著的無賴做法。
這是什麼?
真·改變遊戲規則的存在。
而DZB—221空射彈道導彈改變的何止是周邊形勢,航空航天產業界內部也因為DZB—221空射彈道導彈的橫空出世,臨著一波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