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領導此話一出包括軍內大領導在內幾乎所有陪同的領導和首長都是齊齊的一驚。
沒辦法實在是大領導這番話的意義太大,因為這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大領導已經認可了騰飛集團,單獨組建成中國騰飛的事實。
要知道這事兒雖然已經在內部達成了一定的共識,但並不意味著直接就能落地,還需要一些深入的研究和籌備,畢竟組建一個橫跨航空航天的中字頭企業,可不是碰一碰嘴皮子,就能辦到的,其中涉及的產業結構調整、人員的調配、經營單位的歸屬,以至於一由此產生的影響都是這些大領導們需要考慮,不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那也是影響深遠的大事。
正因為如此雖然大領導和軍內達領導臨時視察騰飛集團已經算是表明態度,甚至做出了某些試探性的暗示,但卻始終沒有就此問題正式表態。
但這一次大領導的話可就不一樣那是確確實實將模稜兩可變成了確切的肯定句式,這在官場語境中可是意義非凡,甚至可以說,騰飛集團與中國騰飛之間已經不存在轉化的障礙。
洛菲詩大領導對這次的最這次視察非常滿意,也不會有這樣肯定的表態,但話又說回來,滿意歸滿意,可大領導和軍內大領導看到的,聽到的大多集中在航空領域。
雖說莊建業將騰飛集團逐漸轉型成配套海軍航空兵的專屬航空生產企業,以巧妙的方式,避免了與其他航空企業之間的重複建設和惡意競爭。
以便讓大領導們的決策更加從容和有針對性,間接的促使中國騰飛在航空領域的地位確立。
問題是大領導們對中國騰飛的定位是行橫跨航空和航天領域,航空中國騰飛走的是海軍航空兵路線,那航天呢?
也能走海軍航空部隊兵路線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這也是為什麼大領導才有此一問,因為航天領域的主營業務不確定,涉及的面兒同樣不小,正因為如此大領導必須做到心中有數,若是以往,大領導或許會飛到秦嶺南麓的騰飛集團航天股份有限公司。
實地看一看那裡的生產經營狀況和技術儲備條件,問題是,這次過來本來就是臨時的,主要的視察物件是抗洪一線,而不是騰飛集團。
在如何急切,也不能本末倒置了,畢竟災區民眾的利益是第一位的,所以臨走之前,大領導才要讓莊建業叫個底兒,如此他才好在視察災區後回京,仔細研究和佈置。
大領導急切的想知道莊建業在航天領域的業務佈置,包括軍內大領導在內的其他領導和首長同樣如此,甚至還不約而同的暗暗的緊張了起來,因為莊建業的這次回答很有可能意味著今後十年到二十年國內航空航天工業的格局變化。
尤其是那些曾經供職於航天部門的領導和首長,看莊兼業的眼神都不自覺的手心裡冒汗,原因很簡單莊建業也能避免航空工業的惡意競爭和重複建設;航天領域怎麼避免?要知道。航天方面主要的就是火箭和衛星這兩塊,只要在航天兩個字的就避免不了。
就比如說現如今騰飛集團的航天產業,雖然在某些友商的刻意壓制下騰飛集團最多最多就是承攬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航天發射任務和衛星的部件製造,至於火箭的生產始終停留在殼體的生產。
從發射到遙控測控的全流程,那些個友商根本就不讓騰飛集團去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