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這種堅持已經不是單純的咬牙或是比拼耐力,而是在外人眼裡成為一種憨憨、沙雕、二愣子、缺心眼兒一般的存在。
沒辦法在騰飛集團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輪機業務中,只有渦軸發動是賠錢的,而且賠還不是小錢,經常是幾個億甚至是幾十個億的賠。
原因很簡單,拉胯的直升機業務實在是拖了很大的後腿,無論是“空中小叉車”還是“空中皮卡”亦或是ZB—MAX,幾乎清一色的叫好不叫座。
效能上都沒的說,價效比也很不錯,可除了部隊、應急部門的少量訂購外,根本就沒人再買。
原因很簡單,三款直升機都屬於工程吊運類專用直升機,面向的客戶輸變電工程、水電工程、道路橋樑、鐵路建設等大型建設單位才是。
然而這些目標客戶在參觀這些直升機時,除了一番發自肺腑的讚譽外,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之所以如此,原因並不複雜,那便是直升機這類航空裝置的執行成本太高,而當下的國內用工成本卻低的可憐。
就拿輸變電工程的鋼製塔架來說吧,利用騰飛集團的三款直升機吊運的效率的確是高,完成度也非常的棒,但一個塔吊多出近30萬的航空器材成本卻讓輸變電工程領導直呼肉疼.
要知道用不到一半兒的錢他們就能把兩個人口大縣的所有青壯勞力給招來,沒日沒夜的扛著鋼製元件在陡峭的山路上日夜轉運。
如果放開婦女參與的話會更便宜,因為女人一天只要15塊。
這便是國內吃苦耐勞,比地裡的黃牛還任勞任怨的農民工群體。
騰飛集團高大上的工程直升機,遇到這些上得了山,下得了河,中間能把天塹變通途的農民工們,不撲街才怪呢。
正因為如此,包括莊建業在內,騰飛集團拿著三款直升機各種賣力推廣,幾年下來也就賣出去22架。
其中部隊採購了10架,佔去了一半兒。
換句話說,其他單位不過是給莊建業面子,如同紅白喜事兒隨份子一樣,弄回去一、兩架架意思意思而已。
至於出口……
歐美適航證這堵南牆,騰飛集團已經撞了十多年了依舊沒撞開,所以三款直升機半點兒出海的機會都沒有。
出口指望不上,國內又這般半死不活,不虧錢才怪呢。
正所謂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三步是先烈。
顯然在三款工程直升機上,騰飛集團的理念超前的太多了,直接就奔著先烈就去了。
但這並不是最關鍵,對騰飛集團打擊最大的還是屬渦軸發動機。
要知道就在騰飛集團推出三款工程直升機的同時,上級部門已經開始為直9、直8、直11這三款直升機選定動力。
按照騰飛集團的實力,不說三款直升機的動力總成全都拿下,看下兩款還是不難的,再不濟也能弄到一款做個安慰。
結果在競標過程中,騰飛集團竟然被剃了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