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八百零二章 老外也不例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零二章 老外也不例外 (2 / 2)

事實上哪有那麼多狗屁倒灶的事兒,蘇聯解體,社會動亂,曾經能跟美國叫板的龐大科研隊伍樹倒猢猻散,連朝鮮、伊朗甚至阿富汗的游擊隊都伺機想分一杯羹,中國那可能作壁上觀,自然要傾巢而出。

只不過與其他國家大公司、大財團在國家的支援下一窩蜂湧進去,人腦袋打出狗腦袋不同,國內實行的是統一領導,組團攻略的模式。

等把人和資料帶回國內在按照實際情況分配給科研院所或重要的製造企業。

在這一過程中,騰飛集團的確是提供了一批所謂援助獨聯體的生活物質,也得到二十多位蘇聯時代的航空航天專家、三十多位經驗豐富的高階技術工程師,以及一大批重要的技術資料。

可這些都是總部根據騰飛集團的實際情況以及在國內航空航天領域的重要性分配下來的,哪兒有那麼多高大上的無私,如果有那也是想要把蘇聯的技術無私的榨取乾淨才是。

然而時至今日,“雙引工程”依然在持續,但從蘇聯解體到現在也有三年多的光景,第一階段已然結束,國內科技領域在這些外來的和尚幫助下,經念得的確有所長進,可距離出成果,成為自己的一家之言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正因為如此,總部包括更上一層的首長們預計,十年之後,也就是世紀交替之際,國內才會完成一部分消化,屆時會有個爆發式的增長。

卻不成想,騰飛集團這邊卻在不聲不響間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就把連美國都不曾掌握的技術完全消化不說,還能大大方方的拿出,向這個世界上技術第一的美國客商公開展示,這說明什麼?

騰飛集團的在消化蘇聯技術上不斷迅速,而且轉化率非常高,以至於都已經能夠批次工業化實現大規模出口。

相比之下,其他分到蘇聯專家和技術資料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業單位要麼對蘇聯人的思路還沒摸透,要麼就是在西方技術與蘇聯技術之間搞平衡,好一點兒的的確出了成果,可充其量不過是在實驗室中得到驗證罷了,距離工業化批次生產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是那些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業單位不努力嗎?不是,那些單位的技術人員一個個都是拼了命的在工作。

是他們分得的專家和技術不如騰飛集團嗎?更不是,相較之下騰飛集團的蘇聯專家和工程師之多隻能算是中流,根本達不到頂尖。

是其他機構軟硬體裝置落後?也不是,雖然國內科研條件比不上國外,但改革開放快二十年,一些重點科研單位的裝置早就換了一茬,甚至某些領域的裝置並不比發達國家差多少,這從不少來華蘇聯專家驚訝於國內先進科研裝置時抑制不住的仰慕目光就能探究一二。

要人有人,要精神有精神,要裝置有裝置,要資源有資源,可其他科研機構的成果轉換怎麼就比不上騰飛集團,這可讓保理集團的高管怎麼想也想不明白,最後只能皺著眉頭問身旁的林光華:“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林光華眉眼頓時笑彎了,頗為自豪的說道:“我們莊總一直強調,單位上下人浮於事,見異思遷,無外乎兩種可能,一是委屈了,二是錢沒給到位,解決好這兩樣,能力再差的人也能爆發出無窮的潛力,國內的人如此,老外自然也不例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