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如此失態的舉動,立刻引起其他人的注意,紛紛投來疑惑的目光。
見狀,舒曼立刻就後悔了,自己發現就發現了,激動個什麼勁兒呀,維恩和莫斯頓在管理上的造詣多過技術,一起過來的幕僚同樣是航空技術造詣強過生產製造能力。
不像他,除了航空設計專業的碩士外,還讀過機械類的碩士,正因為如此,舒曼不但通曉航空器的各項基礎原理,更清楚其加工製造的過程。
這算是舒曼相較於其他兩人做大的優勢所在。
要是心平氣和的在這座直升機總裝車間裡遇些意想不到的好東西,悄默聲的記下,轉過頭找莊建業買下來,算是撿個大漏。
結果舒曼的心態還是高傲了,覺得莊建業宣稱的有些言過其實,再加上之前見到的那些老式機床,配合固有的經驗更是讓這個想法加深了不少。
正因為如此,當他發現進口德國的機械臂上,安裝的是應力波鉚接裝置,巨大反差下,難以置信的驚撥出聲也就在正常不過了。
問題是其他地方都沒問題,在此時此刻的這座車間……
“應力波鉚接?我好像在哪兒聽過!”沒等舒曼萬千思緒平復下來,敏銳的維恩立刻抓住了重點,莫斯頓也不甘示弱,點點頭回應道:“貌似美國的格魯曼和波音有應用這個技術。”
說著,莫斯頓的眼睛就立刻睜大,不可置信的看了看舒曼身前的機械臂,然後偏頭對莊建業問道:“莊先生,難不成你們從美國引進了這項技術?”
“是呀,莊先生,據我所知,美國人可是將這一技術應用到他們最先進的戰鬥機、轟炸機和大型客機上,也因此美國人對他們最親密的歐洲盟友都沒有開放,你們是怎麼得到的?”
同樣疑惑的還有維恩,儘管沃爾夫航空維修公司的總部設在美國,但近一半兒的股份是歐洲資本,而維恩本人也不是正統的美國人,而是愛爾蘭人。
正因為如此,當他從幕僚哪裡得知應力波鉚接的基本情況後,其興趣並不比舒曼要少多少,於是維恩乾脆就把話直接挑明瞭,應力波鉚接這東西真的很高階。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舒曼和維恩說的確實沒錯,應力波鉚接作為鉚接工藝顛覆般的存在,真的不是一般的高階。
有多高階?
美國的F—14戰鬥機是第一種應用應力波鉚接工藝的機種,也因此解決了F—14戰鬥機上薄鈦合金蒙皮與高強度鈦合金加強筋的連線問題。
因為普通的壓鉚法、捶鉚法很容易在鉚接過程中將厚度在0.5cm以下的蒙皮造成損傷,產生微型裂紋,進而影響飛機的安全性,正因為如此,當時的F—14戰鬥機的承包商美國格魯曼公司創新了鉚接工藝,採用應力波鉚接,一舉解決了薄鈦合金蒙皮與其他加強筋材料的連線問題。
(所以F—14戰鬥機不止是飛行器方面的傳奇,同樣也是航空製造領域的傳奇。)
之後波音引入此項技術,並在八十年代應用於波音747機翼的鉚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