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五百五十七章 錢從哪兒來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五十七章 錢從哪兒來的? (1 / 2)

也難怪李斯特會如此失態,卡住騰飛集團的脖子他是沒這個能耐,更何況他也清楚,騰飛集團與中**方的關係密切,屬於那種大而不倒範疇。

換句話說,騰飛集團真要出點兒什麼狀況,是有人保,有人護的。

幾年前都沒辦法把騰飛集團的前身騰飛廠給拿下,李斯特也沒指望現在就能一口吞下,但吞不下不等於沒辦法。

既然大而不倒,那就利用資本和金融的力量將其分成若干各部分,國家層面想要保護的,就讓國家層面拿去,美其名曰再國有化。

剩下的在用資本介入,重新整合,叫做市場化重組,如此這般,自己不但操作空間更大,在中國國內的阻力也會更小。

可想要達成這個目的,矛頭指向騰飛集團硬碰硬自然是不可取,都這麼多年了李斯特太瞭解莊建業了,真要針對騰飛集團下手,最好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既然如此,李斯特採取的是一種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騰飛集體這塊骨頭太硬,啃不動。

可圍繞騰飛集團建立起來的上下游配套就不一樣了,由於騰飛集團崛起的太快,加之初期階段採用草莽式的競爭,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同時也為了將配套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騰飛集團除了極少一部分核心材料交給一流大廠外,絕大部分配套都交給二流或是三流廠家去做,甚至還有一部分交給東南沿海的民營企業。

這些企業儘管對騰飛集團沒命是從,但在李斯特的眼裡卻無意於是一群烏合之眾,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結果圍著騰飛集團的上下游配套就沒一個好蛋,這已經不是叮那個的問題,而是該怎麼叮才能最大限度的讓自己吃的更多更舒服的問題。

在這方面李斯特投靠的華爾街資本顯然是此道的行家裡手,派出幾個諮詢調查員,買通幾名公知很快就把幾個關鍵配套廠家弄了個底兒掉。

很快李斯特便利用自己的資金與人脈網支援其他有競爭關係的企業對這幾家關鍵配套廠家瘋狂競爭,很快就讓這幾家配套廠陷入債務上惡性迴圈。

隨之而來的惡性通貨膨脹更是加劇了這一過程,令這幾家配套廠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李斯特的計劃很簡單,那就是等著惡性通貨膨脹繼續下去,這幾家配套廠堅持不下去倒掉,騰飛集團危機加深,讓幾位公知出面炒一波猛料,帶一波節奏,然後等著國內局勢拉美化後,與背後的投行一起組成抄底團,強行拆分騰飛集團,達到自己賺取超額利潤的目的。

為此,李斯特已經砸下去將近一億美元,用於所謂的競爭扶持那幾家配套廠的競爭對手,支付公知費用,甚至是投資某些地方建設,以便在官方層面上打壓這幾個配套廠。

效果自然是非常明顯,惡意的競爭加之嚴重的通貨膨脹,早已陷入債務漩渦的幾個配套廠的資金鍊瞬間便徹底斷掉,儘管面前為此生產但後勁兒越來越不足,很快幾家廠子就已經陷入半停產狀態。

李斯特相信,如果沒有新的資金注入,再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就會有配套廠率先倒下,屆時騰飛集團為核心的產業配套便就會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瞬間坍塌,直至將騰飛集團這個最大的底牌徹底砸倒。

如果沒有嚴重的通貨膨脹,李斯特或許還會謹慎小心,但價格闖關來的就是這麼突然,惡性通貨膨脹就是這麼猝不及防,這不單單是民眾搶購,市場囤積居奇這麼簡單,國家層面的更加複雜,更加困難。

類似騰飛集團這樣大而不倒的企業國家或許還能救一救,那些二流、三流甚至是民營企業國家怎麼可能救得過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