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以往兩百馬力左右的活塞發動機,D—30W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功率達到645千瓦,軸馬力為876馬力。
不但超越了以往的國內同類無人機,就是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出口到歐洲的宙斯—3和美國的子彈頭A,都遠遠不及。
畢竟歐洲的宙斯—3用的是霍尼韋爾為公司低功率版本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最大功率不過428千瓦,軸馬力才581馬力,與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轉為無人機設計的D—30AT屬於同一個級別。
與高功率的D—30W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還差了一個層次。
至於靠著H公司輸往美國的子彈頭A連渦輪螺旋槳都沒用上,只是裝了個四百馬力的渦輪增壓式活塞發動機,連歐洲的宙斯—3都不如,就別跟無偵—8A比了。
再加上無偵—8A身上的超臨界機翼,超過40%的碳纖維複合材料使用比例,以及這麼些年騰飛航空製造公司吸收歐美先進無人機遠端控制和資料傳輸技術。
無偵—8A儘管只是一架無人機,但卻是騰飛航空製造公司眾多先進航空技術的集大成者。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無偵—8A才是騰飛航空製造公司最高水平,運6與之相比還得靠邊站站。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雖騰飛航空製造公司在運6的機身結構上做出顛覆性的創新,令運6在不到五噸的起飛重量下,靠著一臺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實現2.3噸載荷和超過兩千兩百公里的最大航程。
然而跟無偵—8A相比還差零兒火候,畢竟運6機身結構材料是一種控制成本的減配材料,並沒有應用最先進全碳纖維複合材料。
而無偵—8A不但整個機頭整流罩用的是T700碳纖維材料為兩側背板的芳綸紙蜂窩結構,一對機翼的蒙皮同樣採用T700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配合內裡的鋁鋰合金的橫樑,令無偵—8A的超臨界機翼效能,相較於上一代的無偵—8有了質的飛躍。
若不是空軍測繪大隊對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效能瞭解不全面,擔心大量新材料的應用會影響無偵—8A的穩定性,按照莊建業的尿性恨不得整機都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畢竟是無人機,不涉及人員安全問題,想怎麼發揮就這麼發揮。
可惜金主不同意,莊建業等人也只能放棄,可既便如此,無偵—8A別在國內呢,就是放在全球也是複合材料應用最多的機種。
在這麼多的黑科技的加持下,無偵—8A的效能絕對是無人機裡的王者,最高時速438公里每時;最大實用升限一萬三千六百米;續航時間16個時。
透過連同東方紅系列通訊衛星和總部租用的幾顆外國商用通訊衛星,無偵—8A可以不受通訊距離的限制,實現全疆域巡航。
除此之外,由於無偵—8A平臺體積大,結構重量輕,有效載荷達到一千一百公斤,可以按照不同任務需求裝在不同的偵察裝置。
當然應用這麼多壓箱底的東西,無偵—8A整個系統的成本也是高的嚇人,達到了八百萬人民幣。
不過空軍測繪大隊卻對此連眉頭都沒皺一下,直接甩給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一千萬,採購包括六架無偵—8A和地面控制接收裝置在內的一整套系統。
這倒不是空軍測繪大隊已經闊到成為隨便那一千萬砸饒大佬,實在是如今這個時候空軍的偵查手段太過匱乏,不但沒辦法給兄弟部隊提供支援,就連上級問起的情況,空軍這邊同樣一問三不知。
尤其是南疆自衛反擊戰期間,安南和蘇聯的偵察機頻繁的出入國境線,可空軍卻拿出同類的機型深入敵方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