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公司對此半點兒意見都沒有,因為他們在騰飛廠的供貨價上直接翻了三倍,每套“發現”無人機系統要價300萬美元,就這還不包括人員培訓和基本的系統備用件。
如果無人機要是損壞了需要維修,價格更是高得離譜,哪怕換個螺絲釘兒,沒個十來萬美元甭想下來,嫌貴?可以不買呀,H公司又沒逼著誰非得買“發現”無人機系統。
可問題是,除了美軍外,其他國家和地區除了發現無人機系統,根本沒有高階無人機可選,沒辦法,能夠進行全天候實時影象傳輸的,數遍全世界,就發現無人機系統這麼一款可以在市面上買到,不買它買誰?
尤其是在H公司獲得美軍的無人機超級大單後,技術能力得到美軍的完全認可,一些原本還觀望的買家也就不再猶豫,連美軍都下大單的公司,絕對錯不了。
於是來自歐洲、美洲、中東的訂單雪花片兒一般的堆進H公司的銷售部,讓H公司上下欣喜若狂的同時,也讓他們異常苦惱,沒辦法,他們的產能太差,所以只能不斷催著騰飛廠加緊生產。
於是乎騰飛廠這邊很快就又拿到一億美元的發現無人機系統訂單。
TY—2無人機的產能,騰飛廠沒啥問題,在消化那條以色列IAA公司的無人機生產線後,騰飛廠在無人機的產能方面已經達到年產五百架。
完全可以滿足現有訂單的需求。
問題是現在騰飛廠不單單要生產TY—2無人機平臺,還需要利用H公司提供的各類電子裝置和配件組裝地面控制站和後勤保障車。
坑爹的是H公司把什麼都安排好了,就是作為地面載體的車輛沒給騰飛廠,騰飛廠又不是生產汽車的,國內又沒有大型載重卡車充當改裝平臺。
無奈之下,騰飛廠只能把目光投向鄰國日本,準備進口日本重型卡車進行改裝,然後再出口國外。
只不過進口汽車這事兒自從雷州倒買倒賣風潮之後,國內的審批就變得很嚴格,如果要是其他廠子把報告打上去,批個三、四輛也就頂天了。
不過騰飛廠的報告上去,上級想都不想就給了騰飛廠每個月五十輛的指標,全年就是六百輛。
訊息一出,其他有需求的單位立馬找到上級,希望也多給點兒指標,話裡話外就把騰飛廠拎出來做例子。
人家上級領導耐心的聽完,然後嘿嘿一笑:“你要是每年能改裝進口卡車然後出口給國家賺一億美元外匯,你要多少指標,我就批多少指標。”
一句話噎得那些單位是欲仙欲死呀,想要指標,得先完成一億美元的外匯小目標,各家單位可謂壓力山大,自然就不去找上級領導。
不過領導不能去煩,但騰飛廠卻可以,於是一時間來騰飛廠蹭指標的可謂數不勝數,弄得莊建業一天腦袋嗡嗡的。
一時間都不知道自己選定日本載重卡車改裝地面控制站是對還是錯。
提起了日本,莊建業不經意的又看向最後一摞,也是最厚的一摞技術檔案,文字全部是英文,但來源卻是日本的三菱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