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句話,黃峰只覺得咔嚓一聲炸雷,劈得他是外焦裡嫩呀。
兩個機翼試製專案,一個是殲7Ⅲ,另一個是教練8,殲7Ⅲ不用說,從幾年前成功廠便承擔了試製工作,而教練8則是研製單位自己找上門的,原因很簡單,成功廠的噴丸成型機在國內“獨一無二”,教練8的研製單位正是看上這一點,才把機翼拿過來,委託成功廠幫著試製。
而類似教練8這種新機試製的單子還有不少,只不過因為成功廠的產能有限,無法完全接下來,所以其他研製單位想要試製就只能排隊。
那段日子裡,成功只有一個牛字才能形容,以往高高在上的型號總師來成功廠,不自覺的就得低半個頭。
沒辦法,想要自己的型號機翼質量有保證,能夠達到設計指標,從而拿到部委乃至更上一級的立項,成功廠的噴丸成型機不想用也得用,因為國內只有成功廠裝置最好,經驗最豐富的,加工成品率最高。
沒得選,不低頭怎麼行?
壟斷了國內噴丸成型機產品的成功廠就已經走路鼻孔朝天了,如今又把機翼加工生產做成了獨門生意,這要是不叫牛,什麼叫牛?
要知道其他的航空製造廠頂破天都做到成功廠這一步,就拿被稱為航空工業搖籃的東北某大廠來說,也沒聽說那個部件兒做成了獨門生意,你說你鉚釘好,黔東南的山區航空廠笑了,我這裡的冶金不比你的差好不好?
啥?西北的長安廠說飛機框架的鈦合金能用了?東北的老大廠笑了,老弟,淡定,哥哥我七十年代初就玩剩下的,別激動。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論區域性的飛機加工技術,一個個大哥不說二哥,全都差不多。
唯有成功廠的噴丸成型機加工技術,其他廠想不服氣都不行,人家從裝置研製到人才建設,再到工藝流程以及最後的成品加工,成功廠每個環節都是獨創。
這就好比自創武功的武林高手,怎麼用,如何用,人家抬手就能使出來。
自以為獲得武林秘籍的其他人照貓畫虎鼓搗一陣後,比劃出來的依舊是照貓畫虎。
正因為如此,哪怕成功廠將噴丸成型機“分享”給其他航空製造廠,可論起經驗,成品率和質量,還是成功廠最厲害。
各研製單位都是懷著要做就做最好的心態,所以擠上門找成功廠便不足為過。
而成功廠可謂面子裡子收了個乾淨,不但老領導因此高升部委,擔任某實權部門的一把手,成功廠旗下的民品也隨著一次次的“人情”、“分享”在合作方的地頭上暢通無阻,賺的是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