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懷特確實很生氣,他華麗的被人無視了,這根本就是紅果果的羞辱。那麼,既然你們打算玩一下,索性就玩大一點。
牽扯到了百億級別的併購,任何的溫情脈脈都是扯淡,隨便一個動作,就能牽扯幾億十幾億的利潤。或者,還有可能更多。
對於巨頭來說,每一次的金融動盪,都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別說只是石油產業了,如果銀行系統有風險,他們一定會更開心。
大型投行實在太多了,大型對沖基金也太多了。如果,如果每個行業就只是三兩家,這才是一個健康的行業。
在大摩看來,現在的那些小投行就很討厭,你們蠢一點會死啊,我會不知道皮克斯的價值,我會不知道喬布斯的價值。只是故意拿捏一下而已。
結果很不好,現在成了笑話。
石油行業也一樣,待在城堡裡洛克菲勒,除了希望自己活的更就一些,恢復家族的榮譽,就成為了唯一的追求。
標準石油,在1911年被拆分,至此之後,洛克菲勒家族就改變了策略。他們開始培養代言人,試圖用其它方式改變米國。
一直以來,其實還算成功。可惜,一場石油危機,摧毀了這一切。拆分後的標準石油,失去了自己的權杖。
現在,他們等來了機會。如果埃克森美孚可以順利合併,他們就會再次形成壟斷格局。
有所得,必然有所失。BP也好,殼牌也罷,都不是什麼好糊弄的。那麼,大家只要談好了,這也不是不可能。
還不錯,他們都是彼德伯格俱樂部的成員。既然如此,利益的爭鬥,也就不會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可惜,他們錯估了一個人的野心。
是的,威廉懷特就沒想過什麼緩慢發展,除了這個最佳時機,他也想不出可以立刻上船的機會。
石油的價格,以後雖然還有反覆,基本也就是這樣。
碾壓中小石油公司,這一套東西,和十八世紀的標準石油,有任何區別嗎?
如果一定要說,還真有。十八世紀實在太野蠻了,可以切斷鐵路,可以利用專利,可以串通銀行。總之,一家洛克菲勒爬起來,倒下了幾百家各類石油公司。
如果不是後來太離譜了,也不會搞到同仇敵愾。你以為資本論描述的企業是誰?
其實就兩家,一家就是洛克菲勒,一家就是摩根。如果沒有後來的反托拉斯法案,除了這兩家企業,其它人真就沒活路了。
這一次,雖然大同小異,只是,他們玩出了一點新花樣。是的,徹底打垮毛子的經濟。
今天的彼德伯格俱樂部,你可以把它看成大摩和洛克菲勒的聯合體。
一家公司或者兩家公司,這就有些太誇張了,所以,大摩和洛克菲勒只是骨架,發展到了後來,其實更像是一個協商機制。
那麼,對待一個新人,他們會是何種態度呢?
和好萊塢一樣,盧卡斯和斯皮爾伯格人緣不錯,可是,夢工廠依然舉步維艱。
大家蛋糕已經分好了,不可能給新人機會,聯合在一起收拾你,就是唯一的可能。
“這個傢伙,唉,我就知道會這樣。對了,那群分析師是怎麼說的?威廉懷特只是資產配置的需要。”大摩的老傢伙,面色顯然不太好看。有些事情,他其實無能為力,可是,威廉懷特到底有多難纏,他再清楚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