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他這個位置,休息與否不重要的。他其實有些措手不及,這如果不是事發突然,這貨還在跟通用掐呢。”
威廉懷特一個石油巨頭,居然背叛了自己的階層。尼瑪,入股都是電瓶車了,你的石油還有人要嗎?
這件事之所以能夠放在小布舒的桌子上,不得不說,全部都該是威廉懷特的鍋。最近這段時間,他原本就在給小曰本添堵,現在既然機會不錯,還是把曰本扔井裡吧。
發動群眾當然是一個方法,可這實在風險太大。曰本和米國的經濟息息相關,這玩意玩過火了怎麼收場都還是未知之數。
花生頓沸沸揚揚,各種議員輪番上場,斗的是雞飛狗走。
一群小曰本直接就看呆了,老大,這是普通的一起交通意外吧?怎麼居然就能上綱上線了。
救命啊,求放過。還有啊,現在都尼瑪全球一體化了,我這裡剎車如果有問題,難道你這裡就沒有了,大家其實用的東西都一樣。
咳咳,事實自然並非如此了。曰本是一個島國,自然資源相當缺乏,大多數原材料需要進口,這就需要生產商們不斷研究怎麼少用原材料,怎麼壓縮製造成本,最終謀求利潤最大化。相比之下,歐美的生產商壓根不吝嗇原材料,更熱衷於真材實料和精緻做工。
在這種巨大的理念差異下,米國的生產商對壓縮50%成本的指令根本無從下手,但又不得不滿足曰本的要求,這就必然導致零部件的質量大幅下降,工人的工資也不斷縮水。
說起來搞笑,曰本的精益生產源自於米國的六西格瑪。這種所謂的單件流,對品控是極為有利的,因為一旦發現問題,整條流水線都會被叫停。
理論上如此,對於自律的曰本人來說。這樣生產模式棒極了,相信要不了太多的時間,他們就能把所有的米國車企幹趴下。
可理論始終是理論,好端端的單件流,偏偏又變成降低成本的套路。那麼好了,既然你自己把破綻露出來,我們還跟你客氣啥。
汽車行業是什麼?
別看底特律差不多已經廢了,可不管怎麼費,汽車總是一個需要嚴加保護的產業。為了保住自己的優勢大家對手,花生頓是什麼都會幹的。
事實上,他們在不久之前剛剛乾過一次。
1986年,大眾在米主要品牌奧迪5000系列汽車,在美國被指存在設計缺陷,導致多起因自動加速造成的安全事故。大眾集團隨後召回了其在米國建廠以後在美國生產的全部25萬輛汽車,雖然後來的司法判斷確認了事故並不是出於設計上的缺陷而只是由於駕駛員的錯誤,但是大眾已經遭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1985年,奧迪在米國的銷量曾一度達到74061輛。這一數字在1991年下降到12283輛。其後隨著西德馬克對美刀匯率升值因素,大眾於1988年關閉了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工廠,放棄在美國的現地生產。直至2008年大眾才重返美國本土建廠,因為這次的折騰,大眾在美國這一世界最大汽車市場幾乎被徹底邊緣化了。
看看,和那個剎車門是不是很像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米國希望再來一次的。小樣,日耳曼人能被趕走,米國人同樣也可以,只要你們影響了米國的整體計劃,就會自動成為被消滅的目標。
之前是日耳曼人,現在又是小曰本,或者有一天,種花家也會成為目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