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是沒辦法不走,實在是被這個劇情噁心到了,但是他也不得不佩服,這位大爺確實腦洞夠大。
好吧,你用歷史的眼光來看,篇都是胡說八道,你要交給你深閨怨婦看,估計能哭出一個好歹來。
威廉懷特在咬牙切齒,作為承擔怒火的兩位姐姐,卻不見任何異常,反而有些容光煥發的意思。
好吧,雖然一起扛過槍,但還是依然撕逼,被吵的有些頭疼的傢伙,只能結束那個荒唐的想法。
劇情雖然狗血,但好歹是人物傳記,現在說起來,也算是歷史人物,適當修飾一下沒問題,還是不能背離主線的。
有一個強大的老婆,還是深受民眾愛戴的老婆,有時候也真的讓人無語。
都說貝隆夫人如何如何,可誰又記得貝隆是誰?
嗯,鬼佬不介意牝雞司晨,他們事實上不明白這是啥意思。
威廉懷特認為,這個逆襲的劇情一定要渲染一下,一個私生女,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最大的本錢可能就是她的身體,或者本身的智慧。
你想想看,這樣一個人,居然可以把貝隆從監獄裡撈出來,你要知道,貝隆只是她的情人之一,當時可還沒結婚的。
她的工作?
舞女兼酒吧歌手。
你琢磨吧,這幾乎就是最底層的人了,就是這樣一個人,依然獲得了民眾的支援。
不得不說,威廉懷特在看這些資料的時候,也不用感慨萬千,沒準這位也是開了什麼外掛。
威廉懷特很好奇,這個歌舞劇居然是約翰牛編寫的,他們居然沒有任何諷刺或者貶低,你要知道,貝隆夫人的立場可以反英的。
二戰後的一段時間,約翰牛可以故意拿她和小鬍子劃等號的,當時還搞的沸沸揚揚。
貝隆夫人在普通民眾中的地位很高,即便她已經死去多年,人們還是時常懷念這位夫人。
和民意作對是愚蠢的,自然需要淡化舞女的身份,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舞女其實和妓女是一樣的,可能就是價格不太一樣,真的沒有太大的區別。
電影裡面可不能這麼拍,一個落魄的歌手就不錯,這也不會讓人有什麼不適。最需要突出情節,自然就是一見鍾情了,然後就是愛的死去活來。
等不顧一切救出心愛的男人之後,這段感情自然就得到了昇華。為了國家和人民,最後積勞成疾的死去,這個結局就非常不錯。
至於反派人物,自然就是約翰牛了,各種陰謀詭計層出不窮,居然還要覬覦人家的美色。
好吧,約翰牛被黑了一個底掉。
有人說了,你搞反了吧?就算不捧約翰牛的臭腳,也沒必要往死裡得罪吧?
這個其實又錯了,約翰牛是真不在乎,他們在那個時代乾的壞事多了,根本就沒有認為自己有什麼錯。
麥姐的演技並不好,但是這個電影不一樣,體驗派就好了,當初自己在紐約廝混的時候,和這位貝隆夫人有什麼區別。
演繹其它人的生活並不容易,演繹自己卻很簡單,無非就是本色出演。至於愛的死去活來那段,就聽那個混蛋的安排就好。
不得不說,女人容易入戲過深,威廉懷特有深切的體會。至於有沒有可能和貝隆夫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