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的米國,有點像後世的香江,富豪透過商業地產,直接控制了所有產業,新進資本根本是無能為力的。
你又不像米國,米國畢竟有矽谷,只要你有足夠的能力,賺錢還是有可能的,成為富豪也有很大的機會。
不過這一切也都結束了,IT界的洗牌已經結束,08年次貸危機之後,老美突然就不搞反壟斷了。
谷歌,臉書,蘋果,亞馬遜,這些企業都在野蠻生長,只要發現有什麼新東西出現,馬上就是收購,你如果不同意,人家就直接打壓。
侵犯專利?
哈哈,這個要看對手是誰,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下來,你的公司早就倒閉了,就算贏了最後的官司,你確定足夠支付律師費?
老美髮現了一個問題,全世界只有他們在反壟斷,這樣的結果就是搞垮自己的公司。
看看歐洲,腳盆和棒子開出的罰單,只要老美認定是壟斷企業,他們馬上衝上去打臉,一個比一個罰的狠。
老美什麼時候吃過這種虧?
現在好了,萬億市值的企業扎堆。
反壟斷?
呵呵!
蘋果和谷歌到底有多少霸王條款,現在誰他喵的知道?
一個軟體商城就不知道賺多少錢了,每一個條款都有壟斷的影子,老美的司法部怎麼不查了?
如果這事放在80年,幾家公司早就被強行拆分了。
不得不說,老美的這些先賢制定的規則,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壟斷確實不利於科技的進步。
08年以後,老美基本開始耍無賴了,一味的扶持自己的壟斷企業,在次貸危機之後,基本就沒誕生過什麼像樣的科技公司。
沒有了競爭的微軟和英特爾,基本變成了牙膏廠,摩爾定律也沒啥用了,反正使用者夠用就好,沒必要把好東西拿出來。
好在還有一個AMD,否則就別想什麼吃雞了,卡死你就對了。
因特爾沒有7奈米技術嗎?
別開玩笑了,14奈米就吊打AMD了,何必搞什麼新架構,人家沒準五年前就有新品了,只不過壓著不賣就是。
如果沒有AMD,最多還有十年,能不能超過桌上型電腦不好說,手機CPU可能會超越筆記本,這就是壟斷的壞處了,最終倒黴的是消費者。
現在這個時代不同,大家都在你追我趕,摩托羅拉在造CPU,德州儀器也在造,其實差距非常有限,如果說誰的架構最好,一定是摩托羅拉的68000。
只是很可惜,通訊市場實在太賺錢了,一臺傳呼機就是幾百上千美刀了,CPU還真就不夠看的。
就是不知道,拿了一堆炸彈的傢伙,最後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
這些事情姑且不談,懷特影業強勢崛起了,速度之快簡直就是匪夷所思,切入的角度也讓人無比蛋疼,按照觀眾的表現,喜劇片絕對是明年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