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有同行先我們到達了?你們看”林姍姍指著前方,“那邊也是4位。”
“完全有可能,你們可以和他們交流,也可以我們走我們的,但不能走太遠,因為我們只對火星做區域性的改造,我們的工作生活都在這個範圍內,包括髮射基地。”教授說。
那邊的人也看見他們了,揮著手向他們招呼。
“當初為改造火星的環境,我們的前輩花了不少的心思,勘察了整個火星,最終選擇這裡,因為這裡常年氣溫相對高點,並且變化不大,地勢也平坦。經過數百年的改造,約一萬平方公里已經有點適合人類居住的樣子了,其中的一千平方公里核心區塊,就是我們現在的所在位置,含氧量、引力等完全跟地球一樣,那邊一百平方公里的大棚建築,看到沒有,是核心的核心,能生產水了,完全模擬成功地球的環境,會下雨、有植物、有小型動物。”
馬彪感嘆說:“還是我們的千年思想家說得對,‘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會創造出來’。”
“我不知道這次模擬訓練有沒有安排你們參觀的專案,如果有的話就最好,來一趟火星也不容易,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好好看看。如果想走得更遠,就得穿上宇航服了,因為走出一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就呼吸不到氧氣了,南半球比北半球壯觀,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都看過模型、圖片,但到實地感受完全不一樣的。”
“教授您來過嗎?”陳杰說。
“我差不多勘察過整個火星表面。”沈威教授說。
“我們教授還去過水星和金星。”徐加偉說,“要是其他幾顆氣體行星讓去的話我們教授也一定會去過。”
“按照目前的操作規範,氣體行星只能讓智慧人去,不過總有一日我們會登上哪些行星的。”教授說。
一艘飛船過來了,又有一批參加模擬訓練的人到了。
“走吧,我們先去辦個報到手續。”
在報到處,沈威碰到了老同學吳教授,吳教授是基地負責人,也是這次模擬訓練的總負責人。
吳教授把沈威一行讓到自己的辦公室,說:“老同學,你親自送得意門生過來啊。”
“和他們朝夕相處了幾年,一旦分開還是有點不捨的,現在我就交給你了。”沈威說。接著他把弟子們一一介紹給吳教授。
“哦,名師出高徒,這幾位都是很優秀的。徐加偉同學我見過,還在上中學的時候,就開始發表論文,那篇題目叫什麼來著,獲全國大獎……”
“《論外太空行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徐加偉輕輕地說。
“哦,對對對,觀點很新穎,說到不和外星球居民爭資源,在勘察前先摸清整個星系有無生命,如果發現有生命存在就放棄勘察,把這一資源留給這個恆星系的居民。這個看法很好,我非常贊同。一箇中學生就能提出這一觀點,心胸如此開闊,好!”
“吳教授您過獎了,那個時候猶如初生之犢,說話沒分寸,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蒙老師們提攜,僥倖獲獎。”徐加偉說。
“呵呵,還是沒改當年的中學弟子那樣的靦腆,當時我和老沈一起坐在臺下的前排,看你上臺領獎的時候臉都紅了。老沈說,要是有一天組建研究團隊,第一個就把你要過來。後來老沈一直都在默默的關注著你的成長,老沈組建研究團隊時果然如願以償,你是沈教授團隊的第一個弟子吧?”吳教授說。
“是的。”徐加偉說,“沈教授對我關愛有加!”原來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徐加偉一直不知道,自己從中學時代起就受到國內頂級天文學家的關注,實在是榮幸之極。沈威教授就是這樣,對弟子的付出他隻字不提,而儘量把成績都記到弟子身上,這樣的教授真的是太好了。
吳教授對沈威教授這個團隊的人員構成是有所瞭解的,在這個團隊裡他最看重徐加偉,要是不出意外,徐加偉今後必定會成為國家天文事業的棟樑。意外?突然,吳教授心裡產生出一絲隱隱的惋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