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跟來自150億光年外的訊息聯絡後,林姍姍就請沈威教授看看天華小智發來的影片。
“好。”沈威教授盯著比鄰星行星系看了起來,“你們分析得對,前面兩顆行星有大氣層,第一顆還很稠密,現在還不好精準判斷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如果說有人居住的話我說的是地球人遷居,可能第二顆比較合適,位置適中,大氣層跟地球相當。後面三顆沒大氣層,不適合地球人居住。從目前目測到的情況判斷,它的行星越往外越大,跟太陽系還有點類似,只是它們都是類地行星,而不是氣體行星。”
“我們為什麼只糾結于飛船的本身速度,而不考慮飛船在太空中飛行時的加速度……”徐加偉還是沉浸在那條150億光年外發來的那條資訊裡,沒注意到教授和林姍姍談比鄰星的事,自言自語的說著自己的觀點。
“你說什麼?”林姍姍好奇的問。
沈威教授知道這個時候徐加偉又有新觀點要出來了,他示意大家不要說話,聽徐加偉說下去。
“出發前設計好線路,巧妙利用恆星的引力,這樣原本百倍的光速在飛臨某星系的時候就有一次加速度的機會了,還有利用黑洞引力,當然這得掌握好技術,不要被吸引進去,這個速度加起來更加驚人……”
“教授,紅點,紅點,資訊來了,史前人類的資訊來了。”林姍姍激動得驚叫道,顧不上打斷徐加偉的思路。
沈威教授叫林姍姍開啟資訊,看看是否是那條資訊的後續。林姍姍用掌紋解了鎖,牆上出現了激動人心的漢字資訊:“第二次報告,我們已經到了150億光年的地方,前面是一道透明的、很深邃的、看上去真空的、看不見、摸不著、過不去的牆,請示下一步行動。”
這次的資訊多了“第二次報告”這幾個字,說明這訊息是跟地球聯絡的,否則,如果有居住在其他星球的用漢字的人不會沒看到這條訊息,他們的科技比我們發達。沈威教授興奮起來了,說:“我決定馬上跟他們試著聯絡!”
“既然確定了是跟我們聯絡的,我們為什麼還要試著聯絡?”林姍姍說。
“首先,我們不知道這訊息是什麼時候發出了,不能說前後間隔10天就能收到訊息就確認這是即時訊息,當然我們不排除即時的可能性;其次,我們的現在的語言跟他們的是否還相通也需要驗證,不能說我們能看懂他們的,他們也自然會看懂我們的。當然同樣我們也不排除互相能看懂的可能性;第三,要建立起互信,畢竟是相隔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年時間的人類之間的對話,兩者之間的差異是無法估量的,稍有不慎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還是教授考慮得周到。”陳杰給沈威教授續了水,說道。
“那我們下一步如何做?”馬彪說。
沈威看了眼還在沉思中的徐加偉,說:“加偉同學,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我在想,他們能不能給我們提供一下路徑?”徐加偉還在順著自己的思路走。
“好吧,你想你的。”沈威決定不打擾徐加偉,讓他放開的想自己所想的事情,他示意林姍姍、馬彪、陳杰跟他一起離開實驗室,到小會議室繼續討論剛才的話題。
“我們不妨把對方的名稱定為天盡頭,這樣有個名稱說起來比較方便。接下來我們分三步走,第一步確定天盡頭給我們傳送資訊的時間以及資訊來往的速度、能否讀懂我們的語言;第二步建立互信;第三步確定他們的方位,瞭解他們所處的環境狀況,和他們的需求,保持常態化聯絡。”沈威教授對大家說。
“還有第四步。”徐加偉走了進來,看教授說完了,他接著說,“派飛船過去跟他們銜接。”
沈威教授對徐加偉的話題很感興趣,鼓勵他繼續往下說。
“當然這第四步要看第三步後的情況再確定,現在可以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比方說飛船的設計,這是遲早的事,即使不為這次行動,以後也會用上的。還有路徑的設計,先做些前期準備工作總沒錯,哪怕是暫時用不上。”徐加偉說。
“看來你對飛船的設計和路徑的設計有自己的想法了。很好,後續工作必定要研究。不過現在不討論這個,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想出一句妥當的語言,跟天盡頭進行試探性聯絡。”沈威教授說,“大家考慮一下,總的要求是:簡單、沒歧義、不會產生理解錯誤、為後續聯絡留下口子。越快越好,最好今天就發過去。”
“教授,看上去你好像穩如泰山,其實你比我們還急。”林姍姍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