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一起飛向蒼穹> 第四章 年輕的團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 年輕的團隊 (1 / 2)

他們不經意間提到了那場災難,沈威教授說:“我們不要滿足於現有的科技水平和觀察能力,要放開的想,放開的說。加偉說的有道理,史前人類也許是由於自身的某種原因而滅絕了。就像900年前,我們這一代人也差點滅絕了一樣。”

“教授,這條資訊我們回不回?”林姍姍問。

“暫時不回。一、情況沒弄清楚,是不是發給地球上的人?我們貿然回覆說不定他們接收錯了會引起災難。二、即使是發給地球人的,我們也不清楚他們是什麼情況,無法回覆。三、不知道這條資訊是什麼時候發出的,也許是幾萬年前,今天回覆沒有任何意義。先觀察觀察,看看有沒有後續。”沈威教授說。

“好的。”林姍姍說。

沈威教授接著做出三條決定,一是把兩面牆的電子訊號隔離開來,萬一有一面遭受攻擊不會影響到另一面,然後重新接收來自“天華一號”的影片資訊;二是他要立即去一趟國家天文科學院,把這條來自150億光年前的資訊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設法由天文科學院牽頭組織專家討論,儘快拿出權威意見;三是在沈威教授離開實驗室這段時間,弟子們繼續緊盯“天華一號”和來自150億年前的那條訊息,實驗室工作臨時交由徐加偉負責。

徐加偉是沈威教授最得意的弟子,他年紀雖不到30歲,但學術水平在國內天文界已小有名氣。他對沈威教授說:“可是天華小智只聽您的指令,萬一有請示怎麼辦?”

“我此去最多半個月的時間,天華小智還有兩項指令沒完成,一個是拍攝比鄰星近距離行星系圖並且算出一系列資料,還有一項飛到三子星中間測算一系列資料。這兩項工作沒一個月完不成。所以不用擔心它來討指令,哈。”沈威教授笑著說。

“那好,請教授您放心,我保證做好工作。”徐加偉說。

“你們繼續討論,我回來後要聽你們討論結果的彙報。”沈威交代好工作後出去了。

沈威教授走後不久,技術員馬彪把兩面牆的電子收發系統隔離開了,來自“天華一號”的影片資訊恢復出現在牆面上。

這是一個年輕的團隊,最大的馬彪才33歲,最小的林姍姍只有27歲,他們是沈威教授從全國各地經過層層篩選過來的頂尖青年才俊,研究方向就是在外太空尋找能源不是尋找居住地,那是另外團隊的任務。地球能源總有一天要消耗殆盡,自從900年前石油抽空後,人們把可燃冰作為新能源。400年前召開的一次世界科技大會上,中國科學家毅然提出一個課題“到地球外找能源”,他在會上說:“我們的目光不能老盯在地球上,因為地球之所以成為地球,是因為它是由許多合理的物質組成的,我們消耗完它的合理物質,它必定會報復我們人類。在移民外星球還沒可能的情況下,我們儘快一致行動起來,到地球外找能源。我國已經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大膽和有益的探索,我在這裡不妨解一下密,我們在火星外的小行星帶捕獲並且帶回了一顆直徑100米左右的小行星,透過實驗室研究,證實從中提取出的材料可以經受得住在超光速狀態下飛行,這種物質地球上找不到。這是什麼概念?這說明,小行星帶裡有許多我們需要的材料,小行星帶有這麼多的物質,我們何不把它開採出來為我所用?這樣一舉兩得,既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源,又為我們除去了相撞的後患。”各國科學家對中國的這一倡議非常感興趣,那個傲慢的M國被自己設計製造的全能智慧人滅國之後,世界太平了,在這樣事關地球生存、人類延續的大問題上,科學家們更是步調一致,積極響應中國科學家的這一倡議,認為只要這一成果成為現實,人類再也沒必要在地球上開採能源,更沒必要搬家,人和自然會極其和諧,宇宙這麼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會上很快達成一致,舉全球之智,先在火星上創造出一個區域性的生存環境,再就近開採小行星。

這樣盯著兩面牆看著未免有些枯燥,林姍姍說:“我們找點話題說說話吧,你們說,教授這次去國家天文院,專家的研究結果會是怎麼樣?”

馬彪說:“結果無非是兩種,聯絡,不聯絡……”

林姍姍說:“你這不是跟沒說一樣嗎?”

“其實,教授的話語權很強,聯絡不聯絡基本上教授說了算。”馬彪說。

林姍姍說:“徐加偉,你最瞭解教授的心思,你說說看。”

徐加偉笑著說:“教授讓我們討論下一步行動,結果我們討論起教授的想法來了。”

“教授只叫我們討論,沒說叫我們討論什麼呀,我們討論教授的想法也是一種討論,哈哈。”坐在邊上悶頭喝茶的陳杰說。

“好啊,大家都說討論教授的想法,那就先討論這個吧。”徐加偉也想打破沉悶的氣氛,驅趕一下實驗室的枯燥,說,“我先說,你們也要說的哦。我猜,教授的第一感覺是想聯絡,理由是,一,你們注意到沒有,他剛看到這條資訊的時候很興奮,後來鎮定下來了,這時候他心裡其實開始分析了;二,他要我們放開的想,想聽聽我們的觀點,他是想從我們這裡得到點啟發,我們教授向來很謙虛的,從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我們,如果他想放棄聯絡的話,他就沒必要聽我們說這麼多,他自己也沒必要做出暫不聯絡的三條決定,直接否定掉好了;三,這麼焦急的要出去彙報、研究,也就說明他是主張聯絡的。”

“那他是不是想去找聯絡的理由?”陳杰說。

“不,他是去尋找不能聯絡的理由,只有把不能聯絡的理由都找出來,然後再一一否定掉,剩下的就是聯絡了。”徐加偉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