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第一眼對這個老和尚的印象就是慈眉善目,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讓他想把心裡的苦悶說出去。
他也不管那老和尚是誰,將心裡的苦悶一股腦的講個老和尚聽,老和尚只是淡淡的微笑著聽著他的抱怨。
老和尚卻教給他耶律大石一段話,是那段話拯救了他的生命,那句話一直是耶律大石能一直堅強的活下去的希望。
耶律大石至今還能將那段話倒背如流。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當他第一次走出廟宇,看到一條小河,在河水的映襯下,看到他那令人感到恐懼的臉龐的時候,他想死,但是老和尚阻止了他。
就這樣,他只要是有時間都要來到寺院一趟,只有老和尚願意微笑著傾聽他的痛苦,老和尚不擅長說話,但是往往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可以解的了耶律大石痛苦不已的心結。
對於世態炎涼,老和尚看的是那麼的透徹,彷彿已經大徹大悟了。
老和尚什麼也沒有,就是書多,寺廟裡堆積的到處都是,老和尚教他儒家理學,教他兵書戰法,教他舞槍射箭,甚至教他治病救人,他就不知道老和尚有什麼不會的。
這次他是要拜別老和尚的。
慢慢的推開寺院的門,門口卻掉落了一封信。
他心中驚訝,拿起信,一看是寫給自己的,是老和尚筆跡。
信上說道:“前幾日,自感覺大限將至,時日無多,我要離開這裡,迴歸故里,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這麼多年的相處,還沒告訴你,我的姓名,我叫法正,這麼多年的相處,你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你是一個將才,不論是什麼軍法戰策,一點即通,憑藉我教你的那些東西,你自然可成就一番大事。但是我卻還是很擔心你,你要記住我不奢求你做一個好人,但是我希望你不要被你的仇恨矇蔽雙眼,我理解你的憤怒,你的仇恨。
你要問問你的內心,你的選擇是否正確,我希望你未來做任何事情無愧於內心。
還有記住一句話不論你做過什麼錯誤的事情,只要你心存善念,都可以選擇救贖。”
耶律大石搖了搖頭,信裡的話他根本聽不進去,現在他只想建功立業,救回母親和妹妹,於是將信塞進衣服裡,跪在地上,像寺院莊重的磕了三個響頭,隨即便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