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年關越來越近了。
這段時間對蕭銳而言很安逸,一邊處理公事,一邊享受皇帝的樂趣,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魏國那邊,汪峰的兵馬已經圍剿了杜安澤的殘部,關羽三兄弟太兇殘,打得杜安澤節節敗退,已經將其包圍,過了年就能擺平。
而燕國境內基本穩定,畢竟連陛下都歸順大夏成了燕王,燕國的子民更是不會傻著臉起兵鬧事。大夏的仁政讓他們看到了富饒的希望,誰不想生活安康了。
所以搞定燕地和魏地的速度比蕭銳預期的要快。
內閣也沒閒著,正在挑選合適的官員前往兩地任職,蕭銳已經決定讓張良留在燕地,特設一位平章政事,位同內閣大學士,由他直接管理燕地。
張良治理安西諸州頗有經驗,現在把燕地交給他,可以更好的讓燕地步入正軌。
而魏地比較混亂,畢竟魏國百姓先被燕國所滅,如今又成了大夏子民,想要治理好這片區域,必須找個能力出眾的人才。
蕭銳正在巡視人選時,三次降臨完成了。
這三次降臨,不僅為蕭銳降臨了衛青和李靖,第三人的名氣絲毫不比這兩人遜色,而且此人在歷史上的爭論比較大,有人說他是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後第一人,說他治軍治國皆是大才。
但也有人說他的能力被誇大了,歷史上他並沒有這麼牛掰,都是演義把他的能力吹大了。
此人是誰?
自然是諸葛亮。
其實蕭銳都沒想到系統會降臨諸葛亮。
這一次降臨真是太生猛,衛青、李靖和諸葛亮,系統開始大爆發,開始在一統神州的後期瘋狂降臨厲害人物,生怕蕭銳完不成約定。
而且蕭銳總有一個感覺,就是系統催著自己趕緊一統神州,它似乎想跑路!
沒錯,就是跑路的感覺。
還是說諸葛亮吧。
蕭銳對諸葛亮的印象始於三國演義,小時候覺得臥龍居士好牛逼,隆中對、草船借箭、借東風、八卦陣、七星燈...
長大後,知道了一些史實,明白諸葛亮並沒有這麼牛掰,但諸葛亮的能力還是有目共睹的。
這次降臨諸葛亮,蕭銳決定讓他管理魏地。
在這個世界上,降臨的諸葛亮正好是魏國人。
在諸葛亮降臨後,汪峰和趙關張三兄弟正在圍剿杜安澤,聽聞了魏國有位臥龍謀士,當年魏皇請他出關治理天下,但被他拒絕了,而給出的理由是:魏皇並非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