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皇已經做了二十七年的皇帝,算的上是大夏建國以來在位期間第二長的皇帝了,第一位是大夏的第五任皇帝夏武帝,他做了二十八年的皇帝。
夏皇之前就說過,他不能衝撞先祖,所以他想止步於二十七年。
當正月過去,進入了二月,距離驚蟄節氣還有十天。
有詩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所以驚蟄節氣的來臨,預示著春耕的開始,冬日的寒冷終於要過去了。
沒有哪個國家會不顧春耕而開戰,耕種乃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更何況現在災害頻繁,若是還浪費春耕的機會,那就真的民不聊生了。
所以各國都開始準備春耕播種。
大夏的農民同樣如此。
而就在這時,許久不過問政事的夏皇,突然連發十一道聖旨,急召十一位軍侯回京述職,就連倭國的平波侯也收到了命令。
他已經攻打到江戶南面四百里外,現在突然急召回京述職,也出乎他的所料。但沒辦法,他只能回國,把帶兵打仗的任務交給了戚繼光。
夏皇的這一舉動牽動了眾多權貴的目光,紛紛張望看著陛下到底意欲何為。
權貴中自然有聰明的人,他們已經猜到了原因,甚至於十一位軍侯也有猜到原因的,但是他們不敢不回京,陛下的威嚴還無人敢反駁。
就這樣,手握領兵權的軍侯們陸續返京,到驚蟄前夕,只有路程較遠的常勝侯、冠軍侯、平波侯幾人還未趕回來。
白虎侯通敵叛國後,已經問斬,所以大夏只剩下十一位軍侯,這十一位都是從最早期就支援夏皇,並幫他從最落魄的皇子一點點走上至尊之位,並且隨夏皇南征北戰,見證了貧瘠、弱小的大夏變成現在的盛景。
他們都是從龍之臣,所以才能被封侯。隨著陛下進入耳順之年,這些侯爺的歲數略長或者略小夏皇一些,但也都是耳順上下的年紀了,也都快力不從心了。
現在已經有七位軍侯返京,他們回京後的第一件事自然是面見陛下、面見太子。蕭銳在這次大戲中的角色只是旁觀者,所以靜靜的看戲就行。夏皇在宮內設宴,又把忠勇侯張勁夫叫來,好好款待了八位軍侯。
酒宴上,夏皇只談私事,談天說地,聊聊當年的趣事,隻字不提召他們回京的目的,幾位軍侯中有性格比較直爽的,那內心癢癢的厲害,恨不得當面發問,但又怕惹陛下生氣,最終不了了之。
酒宴散去,幾位軍侯酒沒多喝,鬧得一肚子心事。
接下來幾天,自然是等冠軍侯諸葛元霸、常勝侯田博元和平波侯返京。也趁著這幾天的時間,幾位軍侯開始暗中交流。
十一位軍侯中也分遠近,冠軍侯、常勝侯田博元、忠勇侯張勁夫、驍勇侯汪峰、鎮遠侯韓明,這幾人關係較近,他們有的是武將世家出身,有的是寒門,但都是靠軍功起家,一步一個腳印有了現在的成就。反觀其他軍侯,家世優秀,起步高,所以他們關係較好。說得通俗,就是因為出身不同。
驍勇侯汪峰和鎮遠侯韓明相約去了張勁夫那裡,張勁夫知道兩人來此的目的,於是熱情款待了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