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皇傳令,內閣擬旨,昭告天下:
由太子監國,統攝內閣六部。
旨意一出,文武官員並不感覺驚訝,而是水到渠成,畢竟太子早就幹監國的事了,現在只能說是名正言順。
不過,蕭銳的監國和傳統意義上的監國不同。
其他國家的太子監國,是因為陛下出徵或者染病,無法處理朝政時,便由太子代為處理國政,並且以東宮官屬為處理全國政務之官員,採用太子系統的公文格式向全國發文,內閣或者六部長官也都得委以東宮官職,得以輔佐太子。
而蕭銳監國,是直接統攝內閣、六部,不用啟用詹事府官員來處理政事,雖然不是皇帝,卻行使皇帝的權力。所以聰明的權臣們都意識到,這是陛下退位前的過渡。
蕭銳從御花園離開後,激盪的內心才平復下來。
自從蕭銳開始處理朝政已來,陛下對國政越來越不熱切了。並非所有皇帝都喜歡把持朝政,夏皇就是一個例外,也因為他擁有這樣的胸襟,大夏才能有如此成就吧。
蕭銳回到養心殿,立即命人傳召都察院的杜少年和郝雲。
房玄齡願意留在大夏報效,蕭銳自然會遵守承諾,所以需要對戶部尚書楊飛元下手。而叫來杜少年和郝雲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調查楊飛元。
楊飛元能力還不錯,但身份是限制,蕭銳是想降他為戶部左侍郎,讓出尚書之位即可。所以就需要都察院找一個降職的理由,而不是定罪的罪名。
交代完兩人後,蕭銳又命人召來吏部尚書孟天海,讓他明日早朝舉薦房玄齡。
大夏為了拉攏趙國的百姓,曾下旨認可趙國的科舉功名,所以房玄齡的功名是被認可的,而且他曾有官身,再次被啟用就方便一些。不過不能太過分,不能直接提拔他為戶部尚書,更何況是直接進入內閣,還需要一個過渡。蕭銳畢竟不是皇帝,最好還是不要繞過內閣和吏部請陛下直接下中旨。
其實過渡的辦法很簡單,先讓他進翰林院。
安排完這件事,蕭銳的目光放在了系統上,因為還有一次降臨的機會,蕭銳沒有猶豫,立即開始降臨!
“系統降臨中,請稍等...“
熟悉的載入聲音響起,這一次會降臨什麼?
.......
次日早朝上,吏部尚書孟天海和內閣首輔李明衝同時舉薦趙國舊臣房玄齡,蕭銳已經和陛下說過此事,陛下不會反對,而是讓蕭銳做主。
蕭銳說了一些官話,算是做做樣子,然後便委以官職,讓房玄齡進入翰林院為學士。
翰林院學士?
這個官職瞬間牽動了文武百官的神經。
“非翰林不入內閣”,這句流傳的諺語可不是無的放矢,縱觀幾位內閣大學士皆有翰林院背景,所以房玄齡進翰林院是不是代表了什麼訊號啊?
而且孟天海和李明衝同時舉薦,要說不是殿下的意思,鬼都不相信!
所以早朝過後,很多不認識房玄齡的官員開始打聽他的來歷,一查得知,此人竟然是孟老夫子的好友,曾是趙國的戶部尚書兼參知政事,名聲和口碑極好,乃是清正廉潔的好官。如果不是趙國的朝堂太黑暗,此人完全是宰相之才。
查清了房玄齡的來歷,文武大臣們也明白了太子殿下的心思,這是先鋪墊,然後再重任趙國舊臣,這得多大的魄力啊!
另外,早朝上鴻臚寺卿還稟告了一件事,那就是南部福州飛鷹來信,燕國使團已經進入大夏境內,正在快馬加鞭趕來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