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蕭銳命李元芳、典韋、養由基等人準備行囊,次日也告別了兩位侯爺和陳慶之、韓信,一行人開始回京。
這次回京的速度就慢了很多,不需要向來的時候奔襲。並且在回去的路上,蕭銳瞬間看看各州府清丈糧田的工作進展,還別說,蕭銳趕路這段期間,竟然順便抄了五六個州府的官員,賺得幾十萬兩銀子,也算是意外之喜。
大半個月後,正值霜降節氣,蕭銳一行人終於看到了龐大的京都城池。進入京畿之地,滿目都是秋收的景色。
節氣歌雲:
“霜降前後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麥忙。
早播小麥快查補,保證苗全齊又壯。
糯稻此節正收割,地瓜切曬和鮮藏。
復收晚秋遍地搞,柴草歸垛糧歸倉。”
這段時間,農民最忙,而讓蕭銳欣喜的是,京畿之地的百姓不僅耕種小麥,還播種土豆和玉米。
蕭何制定了一個比較優秀的策略,說服了京畿之地的百姓在貧瘠之地種植玉米和土豆。對於這種新鮮的農作物,百姓根本不願意種植,但是蕭何的策略很秀,其實也很簡單。
百姓種植玉米和土豆的話,不管來年有沒有收穫,詹事府都會出資補助,保證百姓得到的銀子不少於往年。
如果玉米和土豆有收穫,詹事府會用不低於小麥的價格進行回購,而且進行一定的補貼。
這種政策保證百姓萬無一失,比種植小麥還合適,畢竟是貧瘠的地段,種植小麥就一定會有收穫?所以種植玉米和土豆是板上釘釘的好事。而且這還是詹事府出的政策,百姓自然願意相信。
更有甚者,很多百姓在良田中不種小麥了,直接種上玉米和土豆。
除了百姓如此,世家的土地和皇田也種上了玉米和土豆,配合著小麥種植,多結構培育。
隨著京畿之地如火如荼的種植玉米和土豆,來年收穫大量的種子,便可推廣天下。而且只要來年土豆和玉米的產量喜人,讓百姓看到了希望,到時候不需要推銷,便直接讓百姓知道了土豆和玉米的好處,到時候百姓口口相傳,必然會推廣至天下。
......
蕭銳滿懷著對未來的希望,進了城。
這次蕭銳回城很低調,沒有像上次從齊國回來那樣人流攢動。其實這次蕭銳的功勞比去齊國還要大,直接搞死了趙皇,但可惜,趙國是不會承認這件事的。
聞訊趕來的巡防營開道,護送蕭銳返回了皇宮。入宮面聖,夏皇正在養心殿批閱奏摺,聽說太子回來了,忙喚他進殿。
蕭銳入殿,拜道:“兒臣蕭銳,拜見父皇。”
夏皇看他雖然風塵僕僕,但越加有統帥的模樣,隨即揮手笑道:“趕路辛苦了,坐下來歇歇吧。”
蕭銳點點頭,乖巧地坐回了他的寶座。
顏小小送來了茶水,不敢失禮,但一雙眼睛總是偷瞄蕭銳。兩個多月沒見殿下,殿下有些曬黑了,但更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