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在整個大燕國的東北方向,距離大夏國只隔著五個郡,不是國家的中央位置,也因為距離大夏國較近,一旦大夏國翻臉,舉兵南下,沒有過多的天險阻擋,只有一條大江燕江阻隔,一旦渡了江,便能長驅直入,夏國的兵馬兵貴神速,六七日便能攻到大燕國國都,非常兇險,所以大燕國才一直想著和大夏國結成兄弟同盟。
七國之中,燕國的國土面積最小,國力也最弱,他夾在魏國、趙國、大夏國之中,建國只有二百餘年,也因為三國平衡的需要,才相干無事。
不然,燕國這片疆土必然是三國交戰的膠著之地。
歷代燕皇也意識到自己國家弱小的處境,所以他們不遺餘力地武裝自己,保護自己。
比如,歷代燕皇都開挖燕江,如今的燕江足有十里寬,是一道天然屏障,並且在燕江南岸,駐紮了二十萬大軍。這是防備大夏國。
南方地形複雜,沼澤密佈,還生存著大量毒物、毒蟲,這道天然屏障很大程度阻止了魏國,但近年來,大燕南方持續乾旱,導致連綿數百里的沼澤都大部分乾枯,露出龜裂的土地,這便給了魏國北上入侵的機會。很久以前,燕國這片土地屬於魏國,後來被燕國的開國皇帝奪了過去自立,所以魏國和燕國的仇視是祖上就傳下來的。
故而燕皇急切地想和大夏結盟,如今結盟了,他便把燕江駐紮的二十萬大軍調回來十五萬,駐守在南面,防備魏國。
北方是趙國,接壤的邊境線是連亙的山脈,不用長線防禦,只需要在幾個關口設防,便可警惕趙國的進攻。
至於西面,是高聳的雪山,是無法跨越的天然屏障。
以上便是燕國的外面環境,至於內部環境中的矛盾就更多了。
都說燕太子昏庸,其他皇子無能。燕玲瓏公主倒是聰慧賢能,但是卻是女流。
國家中氏族林立,門閥割據,門戶之見非常嚴重,地方歧視也是比比皆是。
導致這些的很多是歷史遺留問題,當今的燕皇能力不足,如果他能有夏皇的七成水平,也能把燕國治理的井井條條,但可惜他沒有這個水平。
如今燕皇六十餘,立燕太子為太子已經五年,而且他的身體狀態不好,又犯有腦疾,華佗曾給他診治過,建議開腦殼,嚇得燕皇要剁了華佗。
你說說你都不知道何時就會嗝屁,還把控著皇位,這不僅不會讓朝廷穩定,反而暗流洶湧,結黨營私屢見不鮮。
這些燕國的情況是蕭銳一路走來打聽到的,此時蕭銳四人跟隨商隊進入了趙郡。
穿過趙郡便進入了燕都範圍,四人跟隨這隻商隊趕了十幾天的路,來到趙郡郡城,便在這裡歇息一夜後繼續出發。
四人跟隨商隊在客棧安頓下來後,四人便在趙郡閒逛。
趙郡毗鄰燕都,相當於大夏國的杭州,是燕國三十六郡中最富裕的郡,此時走在郡城中,蕭銳也感受了這裡的繁華,但比較於杭州,還差了一籌!
不過燕國的習俗和燕國差不多,衣食住行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四人在大街上溜達,如果不說自己是大夏國人,根本就看不出來是異鄉人。
四人來到郡城中最繁華的酒樓,熱情地夥計問道:“四位客官吃些什麼?你們是上樓上雅間,還是坐堂?”
此時酒樓一層中熱鬧非凡,很多人正在用餐,四人索性在坐堂,也能聽聽訊息。
很快,酒菜上來了,四人邊喝酒邊用餐。
大部分的食客都是天南海北的胡扯,說著吹牛逼的大話,不過有一桌食客的交談,卻吸引了四人的主意。
只聽他們交談道:
“吳兄是要趕忙燕都?莫非以後在燕都高就?”
“哪裡哪裡,說來慚愧,是我叔父有幸能參加公主殿下的成親大典,你也知道,我叔父膝下無子,所以讓我去燕都,準備帶我見見世面,若是能結識一些權貴,也是極好的!”
“呀!恭喜恭喜,那祝賀吳兄平步青雲啊!公主殿下的成親大典還有半個多月,據說陛下下旨,整個燕都上下全部歡慶,必然是比過年還要隆重的盛世!前不久,陛下下恩旨,免了死刑犯的死刑,減免了百姓的一年地稅,來為公主慶賀。”